第三章 隔水青山(第19/24页)

曹湛点了点头,道:“我们先去现场看看再说。”

来到夫子庙外,萧锋还等在原处。现场燃起了数支火把,亮如白昼。萧锋一见到顾嗣立,便冷笑道:“想不到顾公子会去而复返。”

曹湛上前表明身份。萧锋白天见过曹湛来夫子庙与韩菼交谈,只是不知其身份,闻言问道:“这么说,曹总管要替官府来接管这件案子了?看来传闻不虚,江宁织造果真是朝廷安插在江南的锦衣卫。”语气中敌意甚浓。

曹湛未及回答,黄海博忙圆场笑道:“到底是徐尚书家的仆人,言语也与别人不同呢。”

顾嗣立忙介绍道:“这位黄海博黄公子,是黄虞稷黄公唯一爱子。”

萧锋“啊”了一声,忙上前恭恭敬敬地行礼,道:“原来是黄公子,小人不知黄公子身份,多有失礼。”又道:“小人曾到太湖侍奉过徐尚书,跟尊父亦相处一段时日,他老人家不但学问好,风度佳,为人也是极好,对待下人谦和有礼。不像有些人,读过几本书,眼睛都长到头顶上去了。”

他既得知黄海博身份,态度便和缓了下来,当即说了事情经过,与顾嗣立所述基本不差。

黄海博上前查验了陆惠伤势,又问道:“你们赶到时,朱安时便是这样侧卧于地吗?”

萧锋道:“不是,朱千总俯卧于地上,是小人阿弟将他身子翻转了过来,好辨认身份。那之后,我等再未动过现场一草一木。”又特意补充道:“徐尚书曾任刑部尚书,小人一直跟随在身边,很清楚保护现场的重要性。”

黄海博道:“徐尚书果然是调教有方。”又围着朱安时尸首来回转圈踱步,仔细勘验一番,告道:“陆惠临死前指认是朱安时下手杀他,这点与现场情形符合。”

朱安时手握钢刀,刀上染血,尚未入鞘,且刀径与陆惠胸前伤口尺寸一致,朱氏本人身上亦被溅上血迹。

萧锋之前问及凶手时,陆惠手指朱安时,他本是半信半疑,听了黄海博对现场一番分析,这才信服。又问道:“朱千总是漕运总督所派,负责运书入京,为何要杀死陆老?”

黄海博不答,上前检视朱安时所携兵器,拔出箭矢,一一嗅过,这才问道:“《大清一统志》抵达金陵已有半个多月,这期间,朱安时可曾来过夫子庙?”

萧锋道:“朱千总来过夫子庙好多次,基本上隔一日就会来一次,倒也没有进去尊经阁,只是在四周看看便走了。我等以为只因为《大清一统志》是进献朝廷之书,朱千总格外重视,出于安全考虑,例行巡查罢了。”

黄海博摇头道:“这位朱安时朱千总,可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从始至终,他便没安好心。”从朱氏箭壶中取出几支箭,分递给众人,道:“几位闻闻看。”

曹湛道:“这是硫黄味儿。”

黄海博道:“不错,这几支箭箭头、箭杆均涂了硫黄,硫黄是易燃物。各位想想看,朱安时身为押书武官,本该在驿馆歇息,明日一早好动身出发。他却深夜携带易燃物至此,还是一身夜行衣装扮,这到底是为什么?”

顾嗣立想到陆惠先催促自己去夫子庙尊经阁看书箱有没有事,立时会意过来,失声道:“难道朱安时竟是想烧毁《大清一统志》吗?”

黄海博道:“正是如此。”

在黄海博看来,朱安时早就有毁掉《大清一统志》的心思。他之前不断来夫子庙巡视,其实只是想寻找机会。然江南学政张鹏翮与顾嗣立在尊经阁中抄书,半个月来,不离夫子庙半步,陆惠及仆人亦是如此。即便他寻到机会下手,那样也极可能祸及张鹏翮。江南学政是皇帝钦命官员,有钦差身份,一旦张鹏翮有失,势必惊动天听。若康熙皇帝严旨追查,天罗地网之下,难保不会追查到朱安时身上。

刚好明日韩菼将离开金陵,所有书籍须于今日入箱封装,张鹏翮等人亦离开了夫子庙,正是朱安时动手的最佳时机。

想来朱安时携火箭至夫子庙外的柏树林后,正待攀上围墙,以火箭遥射书箱,却被陆惠意外撞见。陆惠认出朱安时后,不知对方意图,上前询问究竟。朱安时担心阴谋败露,遂拔出佩刀,当场杀了陆惠。

萧锋听了黄海博一番推测,很是不解,道:“且不说朱千总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他想毁掉《大清一统志》,这一路北上,千里迢迢,途中多的是机会,他为何非要在今晚动手?”

曹湛道:“因为明日一早,书箱要全部搬运到漕船上,朱安时是护送武官,这批书是要进献给皇帝的贡书,有任何意外及损失,他都要担负起全部责任。”

黄海博道:“不错,正是如此。朱安时今晚动手,则可将责任推给县学及陆惠等人。”又转头对顾嗣立道:“至于朱安时的动机,想来顾兄早已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