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2/14页)

我马上有了保存一些册子的念头,如果不在乎内容,它里面有的东西真的就是艺术品。

陈潇说:“他们让本地的一些房地产公司大开眼界,却不知道从哪里学起。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营销模式更没法学。”

“你知道有多少,都告诉我。”

“简单地说来,他们公司的主要模式是通过老客户进行营销。”

“以老带新,业主自己可以拿点提成,减免下物业费什么,这不很平常吗?”

“不,这绝对不平常,能够短时间聚集到如此多的客户,里面肯定有大利可图。”

我想了一下:“是啊,桂海的人居魅力还没有到这个地步,那么多人万里迢迢跑来是干吗?”

“等吃饭的时候继续说吧。”

晚餐就在酒店边的大排档,品质很好的生蚝只要两块一只,马鲛鱼十四块一斤,青蟹二十五,我庆幸自己选对了地方,即使找不到李小芹,我也并非失去了全部。陈潇说:“他们的营销完全是封闭式的,既不接受顾客单独拜访,也不接受电话询问,必须得有老客户带着你去,并且你一定还得是外地人,最好是北京人,千万还不能有本地口音。”

“那我都具备了,只需找一个老客户就行了。”

“正是这样,我可以帮你找一个。”

随后他要我记下了一个电话,常青青。

看见我狐疑的脸色,他说:“这是一个老太太,人很好,我上次去海天采访的时候认识的,她刚买了海天的房子,也喜欢聊天。”

当然,我不会去打常青青的电话的,她显然距离我来这里的真实目的太远了。第二天醒来,在楼下吃了一碗当地的米线之后,我开始打电话,打那些宣传材料上出现的所有电话,公司总机、销售部、推广部、宣传部……

我先让总机转到了集团办公室。

“你说谁?对不起,我们这里不提供寻人服务。”

“李小芹,她是你们的员工。”

“对不起,我们无法提供本公司任何信息给一个陌生人。”

“我是记者……”

然后那边飞快地放下了电话。

如果从集团办这样的地方找不到,其他的电话势必会更徒劳,除非接电话的刚好是李小芹本人,或者是她的朋友。我继续一个个电话打下去,但他们都像经过了统一培训一样:“对不起,我们不提供寻人服务。”我尝试换各种理由,买房、采访、租铺面,甚至装修都尝试过,我得到的唯一回答都是对不起,我们不接受……

我开始正视自己尴尬的处境:我可以去海天集团的办公楼蹲点守候,风雨无阻,做一个新闻便衣,只要坚持几天,我也许就能遇见李小芹,如果没有遇见,那她根本就没有在这里上班。我也不能确认王海燕是否对我撒了谎,她也根本没有必要撒谎,要么李小芹就有可能是隐藏在海天的某个公寓楼里,要么他们就有更隐秘的办公地点。几十个电话打下来,我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防守严密,又充满了诱惑力的组织。陈潇是对的,面对此种局面,他会比我更无能,我开始审视他留给我的那个电话,常青青,一个北京的老太太,然后,我按照他给我说的办法,说我是某某的朋友,想在这里买房,看是否能给我介绍一下。

常青青在电话里的声音温柔又清澈,也许四十来岁,也许五十来岁,寒暄一阵以后,马上邀请我去海韵城二期C座1102,她说来了桂海以后,感觉到从未有过的闲适,欢迎任何客人在任何时候打搅。

门虚掩着,她说了一声请进。当我推开门的一刹那,一种奇妙又久违了的亲切感马上扑面而来,我在看见她脸庞的一刹那,马上感觉到这种感觉从何而来:她即使坐在沙发上也能让人感觉到一种力量,她毫不费力地弯着腰对我微笑着,在法兰绒运动装的包裹下,她的大腿到髋部都是紧绷的,很自然地连为一体,只有长期锻炼的身体才会有那种充满了力量感的曲线。不用说,她以前应该当过运动员。

而她看见我的一瞬间,就好像认得我一样,似乎我是一个注定要回家的亲人,而虚掩的门和经年累月不变的坐姿,就是一直为了等待这一刻。她说我一定在哪里见过你。我本能地回答到:“我以前做过体育记者,老在龙潭湖那边跑……”

“那就对了,我是常青青,六十年代国家女排的二传手。”

她没有起身,我的到来仿佛让她瞬间年轻了十几岁,下午四点的阳光从角度很大的斜角照在了沙发上,再过两个小时,光线又会退回到阳台上。仅从采光我就能知道这些房屋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要达到既明亮又不刺眼的效果,必须得对纬度、季节和时间有过精确的计算,再加上阳台的设计,才能达到如何合理的采光效果。常青青毫不费力地弯着腰,膝盖下放着一个塑料篮子,还有一个不锈钢小盆,她要自己去茶几上拿水喝:“我在给你准备晚饭呢,手脏了,想做完再洗。你就自己动手吧,呵,我们搞体育的人都是这么随意,你不要见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