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使,望故乡(1)(第2/13页)

黄昏时分,祖克曼医生又已经昏迷好几个小时,住院医生把内森叫到一边,告诉他他父亲只剩几个小时了。医生说,他会悄无声息地离开,但医生没有内森和他家人那么了解他父亲。事实是,临终之际,就像幸运的你——或者不幸的你——也可能会经历的那样,弥留之人睁开了眼睛,似乎突然间看到了所有家人,看到他们都在一起,于是他和在场的所有人一样,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也很糟糕,甚至更糟糕。他虚弱、模糊的眼神愈发涣散,视线里的人影扭曲有如哈哈镜中的影像。他的下巴颤抖着,不是因为无法言语,而是因为意识到所有努力都已付之东流。他的一生是不懈努力的一生。身为维克托·祖克曼意味着凡事都不懈怠。白班、夜班、周末、晚上、假期——任何一个工时都毫不懈怠,当他的儿子也差不多是这样。

他醒过来的时候,围在他身边的有亨利、内森、他们的母亲、表妹爱西和善良友好的家庭新成员梅茨先生——梅茨先生是爱西的丈夫,七十五岁的退休会计师,他从不涉足他们由来已久的家庭纷争,从不为任何事指责任何人,大多时候只想着打桥牌。每个人只能和祖克曼医生共处五分钟,不过内森是内森,主治医生为他破了例。

大家聚拢在一起,低头看着祖克曼医生惊恐、乞求的眼神。七十四岁了依然我行我素的爱西握着他的手,开始追忆马萨尔街老房子酒窖里的葡萄榨汁机,说起秋天的时候表兄妹们多么喜爱在酒窖里看着祖克曼医生的父亲榨康科德葡萄。她的声音洪亮有力,一如往昔,她说完维克托父亲的葡萄榨汁机开始回忆维克托母亲的杏仁面包的时候,护士过来推开门指了指她的嘴唇,提醒她这里是病房。

祖克曼医生裹在被子里,要不是他长着胡子,要不是三次中风和冠心病在他脸上留下了印迹,他看着完全就是个受了惊吓的四岁孩童,正在听睡前故事。他的灰眼睛透着乞求,直望着爱西,听她讲述二十世纪初他们这个家庭如何在美国开始新生活。年代久远的葡萄榨汁机、初来乍到的美国新孩童、芬芳四溢的藏酒窖、松脆可口的杏仁面包;还有妈妈,令人敬畏却朴实无华的妈妈,会做杏仁面包的妈妈——这些,他都听懂了吗?如果他能想起这一切,想起他在行将告别的一生里曾经拥有过的每一种弥足珍贵的感受——那么,这,是否就是离开人世最轻松愉悦的方式?爱西的告别时间已经用完了,也许她自己很清楚。就算不清楚,她也从不为此所困。宝贵的时间一分一秒在流逝,但是爱西对细节描述向来不厌其烦,既然她已经在说了,内森也没理由让她停下来。再说,他再也无法控制任何人了——他连自己都无法控制了。过了一天半了,他终于也潸然泪下。他父亲身上插满了软管:往肺里送氧的,从膀胱导尿的,往血管里滴葡萄糖的;但没有一根软管能让结局有丝毫改变。有那么一会儿,他觉得自己才像四岁孩童,因为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发现自己的保护神也会那么无助。

“你还记得马尔基什叔叔吗,维克托。”

在爱西看来,无家可归的捣蛋鬼马尔基什也是家里的活宝;但是在祖克曼医生(和他大儿子——参见《高等教育》)眼里,爱西才是。马尔基什叔叔白天为他们粉刷房子,夜里睡楼梯间,后来有一天收拾东西穿着工作服去了中国上海。之后,但凡家里有孩子捧回一张B以下的成绩单,他们就会对他说:“长大了你会成为另外一个马尔基什。”如果你想离开新泽西去中国,那就得设法进一流学校的东方学系,而不是没出息地拎着油漆桶和油漆刷去。在这个家里做事情,你要么别做,做了就得好好做,最好成为牙科博士、医学博士、法学学士或者哲学博士之类的人。祖克曼医生有那样任劳任怨做杏仁面包的母亲和那样坚定执著榨葡萄的父亲,身为他们的儿子,他确立了这个规矩。

飞机上,祖克曼看完了一本有关宇宙形成和生命演化的平装通俗读物,作者是美国航天航空局的科学家,近来每周在电视上讲授一次基础天文学,并因此声名鹊起。他在纽瓦克机场和亨利碰面一起飞往迈阿密,候机的时候他买了这本书。在前去给父亲送终的途中,也许看看他自己箱子里的好些书都比看这本更有意义,但他一时没法拿书就空手离家了。再说,那些书和他父亲有什么关系呢?假如那些书对于父亲意义重大,就像它们对于学生时代的他那样意义非凡,那么他所拥有的就是不一样的家,不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人生了。因此,他没有思考那些伟大的思想家对于死亡的见解,他想他自己的。三个小时的航程里,他要想的事情太多了:安顿母亲未来的生活,回顾父亲的一生,探究自己复杂情感的由来。《复杂情感》是他的第二本书,这本书带给他父亲的困惑丝毫不比他的处女作《高等教育》少。情感怎么会复杂?在他的孩提时代,情感的确不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