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才华横溢(第5/13页)

当时和以后的沙龙画展上,人们都对画的反应不一。有些评论家不喜欢画的气氛,有一位法国评论家描述说画上的孩子们好像挨了处罚一样。亨利·詹姆斯在《哈珀每周评论》上写文章说,萨金特的作品从没有这么“贴切和有趣”。詹姆斯说,这幅画是“让人吃惊的”,并赞扬道:“整个的效果、光线、运用自如的技巧,还有给人造成的神秘印象都是本能和知识的良好结合……”

在伦敦,一位批评家在《艺术纪实》上报道说,萨金特发现自己“是在法国让人谈论最多的艺术家,很受人钦佩,走在路上有很高的回头率”。还有一位英国的批评家写道,《艾尔加里奥》不仅让萨金特排在了在巴黎的美国画家之首,而且也使他“跻身于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列”。

一位来旅游的名叫T.杰斐逊·库利奇的波士顿商人,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艾尔加里奥》,花了1500法郎,合300美元。有些旅居国外的美国人在谈论《儿童画像》上的孤独感和神秘感时,说其与萨金特本人童年有些关系。作品在小乔治艺术馆和巴黎沙龙画展上展出时,人们不断返回来再三地仔细观看这幅画。

萨金特对此没有在意。他现在接到了一个新的创作任务,要给著名的巴黎美女戈特罗夫人画像。他很兴奋。

正如沃农·李所写的那样,萨金特本质上总是“对奇异和古怪的事情有特殊的兴趣”。和大多数人的印象相反,弗吉妮·阿梅莉·艾夫诺·戈特罗是一位美国人。

戈特罗夫人生于新奥尔良,8岁时被寡居的母亲带到巴黎。她母亲想在社交界一展风采。美国内战时,她父亲是联邦军队中的一位少校,在夏伊洛战役中阵亡。1883年,她24岁,比萨金特小两岁。

在母亲的极力支持下,戈特罗和一位富有的法国银行家皮埃尔·戈特罗结婚,成了一位所谓的“专业美人”,也就是以美貌和社交地位而出名的社交名人。她有希望引领时尚衣服和化妆品的潮流,其影响不亚于著名的演员。她在脸上和身上都使用了很浓的紫色粉底,特别引人注目。批评她的人说她就是一个名利狂。

她的美是非常特别的,几乎有些怪。按正常标准看,她的鼻子过长,前额太高,但考虑到她像沙漏一般的魔鬼身材,还有她走路的姿势,她的面部特征给了她一种极为动人的整体效果,极具诱惑力。

一位名叫爱德华·西蒙斯的美国艺术学生写到道,她“每个身体的动作都让人感到刺激”。

她走路的姿势就像维吉尔所说的女神一样,滑动,好像不用迈步似的。她的头颈就像一头小鹿,她给人的印象就是完美的比例、无限的风韵和无比的优雅。每位艺术家都想给她塑像或画像。

萨金特在社交场合遇到了她,有人说他被她迷住了。他说想用一幅画像来“向她的美致意”,并参加沙龙画展;并暗示说,即使她不用裸体摆姿势,也可以给他们各自带来像马奈轰动一时的《奥林匹亚》那么大的名气。他写信给沃农·李道:

你会不喜爱那些浑身上下都是粉白色或是吸墨纸颜色的人吗?如果真的不喜欢的话,你就不喜欢我的绘画对象了。但她的线条绝佳,如果说粉白的皮肤本身就很美的话,再加上身材,我简直就喜出望外了。

他一遍又一遍地画她头部的侧面像,用铅笔和水彩仔细描画她穿着吊带晚礼服在长沙发上休息的画像,用油彩画了她干杯的一幅画像和这个姿势的侧面像。1883年夏,萨金特从戈特罗在布列塔尼的乡间别墅写信告诉沃农·李,说他“正努力要画出绘画对象身上那种不可描绘的美和慵懒”。

他和阿梅莉·戈特罗都是美国人,都有自己的雄心。他们相见的那一年,一家社交杂志注意到了巴黎的“美国佬”正越来越受到关注:“他们中有像萨金特先生这样摘走我们奖牌的画家,也有让我们的美女失色的漂亮女人——戈特罗夫人……”如果说是美国人的身份总是让他们出名的话,那么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很出色的。

萨金特在完成了初步的准备之后,就离开了布列塔尼,去了尼斯。每年他都要去看看父母,他们秋天就要搬到佛罗伦萨去了。

费兹威廉·萨金特在给费城的一个弟弟的信中说:“他的生活很快乐。”

他似乎受到尊敬,乃至钦佩和热爱(根据一切迹象),这都是由于他的才华和成功,还有他的人品。他热爱他的工作,而且从中得到了不菲的收入。他在各个国家旅行,既得到了绘画所需的素材,又收获了生活的保障,还有健康和快乐。他态度和蔼,平易近人,到哪里都受到欢迎。他长相帅气,善于弹钢琴、跳舞和交谈,等等,等等。简言之,他迄今为止,给我们,他的父母,带来了很大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