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村里的女孩儿们(第6/6页)

房里还摆着几本书和一两个插着花的花瓶。炉边的两张柳条扶手椅上放着新娘自己做的靠垫和椅套。

那些刚结婚不久就有孩子出生的家庭越来越少,不断生孩子的家庭就更少了。

一般新人结婚一年后第一个孩子出生,之后每四五年家里添个新成员。家里人数开始从十几个变成五六个。

新一代的家庭主妇对家务活都训练有素。她们对生活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一个年轻妇人用宴会的规格来摆放一顿简单的晚餐的刀叉、勺子和玻璃杯。一个平时只烧家常杂炖的妇人准会想起以前在宅子里做的七道菜的大餐。

但事实上,除了周日在火炉前烤的肘子以及一周一次的爱尔兰炖菜,主妇们还是用家常的方法烧村里的老菜式:把熏肉切好,杂炖烧好,黑色的锅在四点悬在火炉上。

因为她们意识到只有用母亲的那套办法才能用一周十先令的预算养活一家人。

在装饰自己家以及做家务的时候,主妇们用上了想象力。她们喜欢用从前村里没见过的花哨装饰:旧箱子和印花棉布做成了屋里舒适的一角;壁炉前的烤架上缠上了粉红的羊毛和彩条;相框上挂着日本扇;窗帘用丝带扎起。装饰里大量用到蓝色或粉红的丝带。窗帘上有蝴蝶结、靠垫上有蝴蝶结、餐具柜上的桌布有蝴蝶结,甚至相框上也有。

听说有个新娘把精致做到极致,在卧室所有的把手上系上了蝴蝶结。还有笑话说有个媳妇把花瓶摆在餐桌上。

婆婆公公去她家喝茶,公公惊呼:“从没听说过花也能吃呢!”婆婆把花瓶递给儿子说:“乔治,来吃点甜豌豆花。”对他们的无知媳妇只是一笑而过。年轻的一代见过世面,是他们的时代了。

观念的转变还体现在夫妻间的关系。婚姻更像是合伙关系。男人不再是领回工资后家里一切事都甩手不干了,他们开始觉得对家务和抚养孩子有分担的责任。一个值得信赖的好丈夫开始在付完房租、置办过鞋、买完猪食后的余钱里留一些给自己。丈夫要砍柴火、扫地和从井里打水。

老人会戏谑地说:“你都开始干女人的活了?”年纪大的男人脾气好的开始做些家里的零碎活。一开始妻子们让他们别插手,因为她们如果自己做只需花一半的时间。但很快女人们就开始赏识甚至期待男人做家务。

年轻的妻子们不习惯自己没有一点收入,开始想办法增加家庭收入。一个主妇用积蓄买了几只鸡和鸡舍,把鸡蛋卖给镇上的菜商;有个针线做得好的主妇给附近农场的仆人做罩衫;还有个主妇把孩子丢给妈妈带,自己在教区一周烧两次碳。农村里自助的风气还在。虽然有些用钱紧张,而且家里的孩子也少,收入还是少得可怜。每家的主妇都抱怨:“要是多有些钱就好了!”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情况好转,周薪涨到十五先令。但飞涨的物价和需求抵消了增长的工钱。直到战后才有了完整的社会福利作为贫穷人生活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