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岁月(第3/8页)

人们爬上卡特山,站在小咖啡馆和修道院之间的空地上。就像人们认为的那样,小咖啡馆的生意很好。北部专区专员认为有必要带着一个小分队来维持秩序。人们等待着。(到处都一样,重大的历史事件总有四分之三的时刻在等待中度过。)小教堂的门打开了:寒酸的小教堂粉刷成灰色,装饰着彩色的耶稣受难图和几幅圣絮尔皮斯教堂风格的绘画。小教堂表现出的,与其说是对美好事物的恨与无知,毋宁说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平和心态和漠不关心。此时此刻,谁都不想去教堂祈祷。修道院的门关上了。米歇尔紧靠着一堆石块坐着,头上戴着扁平窄边草帽,穿着一身漂亮的夏装,每隔五分钟便高声呼喊道:

“自由万岁!”

他没完没了的呼喊激怒了专员,显然使专员很不高兴。

“喂,克先生,您干吗老是这样喊‘自由万岁’?”

“现在是共和国时代,我知道‘自由万岁’不属于煽动性口号。”米歇尔分辩道。

门打开了。一队身穿普通服装的可怜修士出现了,他们的手提箱一个挨一个地排在一起。身材高大的修道院院长站在他们前面,从樟木箱里拿出他在一八七〇年战争中穿的军服(随着岁月的增长,他的身体多少有点发福,军服穿在身上显得有些紧),胸前佩戴着勇士十字勋章。前来维持秩序的小分队不由得举起了枪。这个戏剧性的小动作使米歇尔感到高兴,然而使专员感到尴尬。修士们先赢得了一分。这个小小的胜利具有军事意义,克先生感到高兴极了。这位前少尉不仅为追求爱情而离开了军队,而且本来就讨厌士兵,但是对军队还是有一点儿情感的。

对米歇尔来说,村子不算什么,而且人们也不把他看成是村里的人。应该说,克先生近三十年的生活在远方度过。有关那些年代的流言蜚语倒不少,不过都是私下的议论。对下面的村民来说,他只不过是城堡女主人的儿子(这个称呼还经常有人叫)。城堡女主人的代理人就知道收地租。人们承认米歇尔心肠好:草垛着了火或被雨水淋湿,谁家有丧事,或一头奶牛死了,他都会送去一些宽慰的话,并且还附上一张蓝色支票。“这些够不够,我的小伙子?”要不是他火气旺盛,或者骤然发火,人们说不定会把他当成傻瓜。星期天大弥撒,他是不能不参加的。做过弥撒以后,他去耐心地听市参议员宣读陈情书和农民的诉苦,或者请他们在小咖啡馆喝上一杯。其实这都是枉然,他们之间存在着一段难以言喻的距离:他从来不把这些人看成是同伴,更不用说是朋友。米歇尔亲身体验到,法国像印度一样,也存在着社会等级。作为济贫会主席,他对工作尽职尽责,但他感到惊奇的是,他根本没有慈善心和友爱精神。如果是对穷人,他也许会承认自己有着极端的自私自利之心。但那些农民都是生活有余裕的人,有的还很富有。他们的济贫会在巴约勒的银行里有一笔可观的存款,部分是由于克先生的慷慨赠予。但是,要想不时地取出几个苏接济最贫困的人,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于其他人,也就是那些被称为游手好闲和痴呆的人,那就像法国的一句谚语所说的:“自助者,天助也。”

米歇尔在英国看过一些慈善机构是如何运作的。英国的慈善机构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并且不时地将所收到的捐款分发下去,然后再重新募捐。米歇尔努力在法国的这个地方推行该做法,但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却不以为然。他还提议为那些无生活来源的未婚母亲的新生婴儿提供衣物用品。对此,有的人感到好笑,有的人感到恼火。他所遇到的阻力,可以与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人物遇到的阻力相比拟。他想努力为这个农民世界输入一些新观点,但他不敢相信的是,农民的目光竟然像城市中的小布尔乔亚一样狭隘。至于当村长,在这种土里土气的政治生活中扎下根去,他连想也没想过。从某一方面来说,应该先变成农民,才能改变他们的观念。

米歇尔要做的,起码是在村子与城堡之间建立起更加灵活的关系:一年一度的名人聚餐会是保留下来的传统做法。七月十四日这一天,从里尔请来一位厨师掌厨;在后来的七月十四日这一天,我在塔楼的大房间里看见晒台上聚集着一些男人,三三两两地站在一起,微红着脸,克先生还向他们递香烟。我在等着小蛋糕和冰镇樱桃。肯定会有人送上来的。米歇尔正在花园里为圣让斯卡佩勒的亲属准备野餐。大家都很高兴,只是有点拘谨。后来,当我长到扮演家庭小女主人角色年龄的时候,我们还邀请了一些孩子出席,其中有的现在已经是八十几岁的人了,他们还能回忆起果园里苹果的芳香。人们把我的玩具拿出来给孩子们玩(我有先见之明,收藏了一些玩具),特别是一个用电照明的卢尔德山洞。这是一位虔诚的表姐送给我的。表姐叫什么名字,幸好我已经忘了。人们鼓动教会学校修女班的小学生在草地上跳圆舞。但米歇尔这么张罗都是枉然:大家对这家房东的记忆非常模糊,与他的儿子混为一谈,就知道这个实际上比他小二十岁的人从来连一块骨头也舍不得扔给狗啃,尽管儿子比他年轻二十岁。诺埃米夫人给人留下的印象倒更清晰。老人们还了解她的一些细节,但每每谈论起她的时候,都采取保留态度。“她更像城堡女主人。她与人说话不多。她在圣诞节分发红羊毛衬裙和厚长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