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基督徒的信念(第6/9页)

我认为你应该接受的不是这些理论本身。在座的很多人肯定都读过金斯或爱丁顿的书。在解释原子或其他这类的东西时,他们会作一些描述,通过这个描述,你在头脑中产生一个图像。但是他们随后会提醒你,这个图像并不是科学家对原子的真正认识,科学家对原子的认识是一个数学方程式,那些图像只是帮助你理解这个方程式。图像的正确性与方程式是不一样的。图像没有告诉你真实的东西,只是告诉你一个大致类似真实的东西,它们只是帮助你理解,倘若于你无益,你可以不用这些图像。原子本身不能用图像,只能用数学来表示。基督之死的问题也是如此。我们相信基督之死是历史上的一个点,在那个点上,自然之外某个绝对无法想象的东西在我们这个世界显现。倘若对构成这个世界的原子我们尚且不能用图像来描绘,对基督之死就更不能了。实际上,如果我们发现自己能完全明白这点,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它与自己所宣称的——不可想象者、自有永有者、自然之外之物闪电般突入自然之中——不相符合。你也许要问:如果我们对此不能理解,它于我们何益?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人不明白食物如何为他提供营养,照样可以饮食,同样,人不知道基督之死如何使他与上帝和好,照样可以接受他的救赎。实际上,人不接受他的救赎,就绝对无法知道基督之死如何促成他与上帝的和好。

我们知道基督为我们而死,他的死洗净了我们的罪,通过死他战胜了死亡的权势。这就是那个方程式,就是基督教,是我们必须相信的。在我看来,一切解释基督之死如何做到这点的理论都是次要的,都只是一些设想或图表,倘若不能给我们帮助都可以不予理会,即使能给我们帮助,也不应当与事情本身混淆起来。尽管如此,有些理论还是值得考虑。

大多数人听到的是我前面提到的那种理论,即因为基督甘愿代我们受罚,上帝宽恕了我们。表面上看,这是一个非常愚蠢的理论。如果上帝准备放过我们,他为何不直接这样做?让一个无辜的人代替受罚意义何在?如果从治安、法庭的角度理解惩罚,我确实看不出有何意义。但是如果从债务的角度来考虑,有钱人替无钱人还债还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或者,如果你不把受罚理解为受刑罚,而是理解为更广泛意义上的“承担后果”、“付账”,那么,一个人陷入坑中,把他拉出来的责任往往落在一位好心的朋友身上,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人类陷入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坑”?人企图依靠自己独立,所作所为仿佛自己属于自己。换句话说,堕落的人类不仅不是完美的造物,需要改进,他还是一个叛逆者,必须放下武器。放下武器、投降、道歉、意识到自己走上了邪路、准备重新从头开始生活,这是脱“坑”的唯一出路。这个投降的过程,这项全速后退的运动,就是基督徒所说的悔改。悔改绝非儿戏,它比单纯的含辱忍垢要难得多,它意味着放弃几千年来我们培养而成的自负和自我意志,意味着消灭自己的一部分、经历一种死亡。实际上,唯有好人才能够悔改。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唯有坏人才需要悔改,唯有好人才能够完美地悔改。人越坏,越需要悔改,也越不能悔改。唯有完美的人才能够完美地悔改,可是完美的人不需要悔改。

记住:这种悔改、甘愿受辱、经历死亡不是上帝重新接纳你的条件,也不是他若愿意你就可以免做之事,这只是对你回归上帝的过程的描述。不悔改就让上帝重新接纳你,等于自己不回去,却叫上帝让你回去。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必须经历悔改这个过程。因为恶,我们才需要悔改,而恶又使我们无力悔改。如果上帝帮助我们,我们能悔改吗?能。可是,说上帝帮助我们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们的意思是,上帝把他自己放一点到我们里面。他将自己的思维能力借给我们一点,我们就可以思考;他把自己的爱放一点到我们之中,我们就可以彼此相爱。教孩子写字时,你握住他的手,教他一笔一划地写,也就是说,孩子之所以能一笔一划地写是因为你在写。我们之所以有爱、有思想是因为上帝有爱、有思想,我们这样做时,上帝握着我们的手。假如我们没有堕落,一切都会这样顺利地进行下去。不幸的是,我们现在需要上帝帮助我们做他照自己的本性从来不做的事——投降、受苦、顺服、死亡,上帝的本性中没有一点与这一过程相符。所以,我们现在最需要上帝指引的路,是上帝照他的本性从未走过的一条路。上帝只能与我们分享他拥有的,而这个过程是他的本性中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