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诗人自读(第5/21页)

她已错过了生活赋予她的唯一良机。

画家的形象开始狂热地、固执地盘据在她心头。应当指出,她的回忆并没有投映在城里他那间画室的背景上,在那间画室里她曾体验了肉体之爱的时刻,而是投映在一个田园诗景致的背景上,一个小小度假疗养地的河流,小船,文艺复兴时期的拱廊。她把心中这个天堂般的景致放在那段宁静、轻松的日子里,那时爱情还没有诞生,而只是在孕育中,她渴望再见到画家,请求他同她一道重返他俩初次见面的那个色彩轻淡的地方,以便使他们的爱情故事自由地、欢乐地、毫无阻碍地得到更生。

一天,她爬上他顶楼画室的楼梯,但没有掀门铃,因为她听到门后有一个滔滔不绝的女人声音。

以后的几天,她都在他的房前走来走去,直到看见了他。他象过去一样穿着那件皮大衣;他正挽着一位年轻姑娘的手臂,送她去电车站。当他往回走时,她设法上前和他相遇。他认出了她,吃惊地向她打招呼。她也装出对这次邂逅很吃惊的样子。他请她到楼上的画室。她的心开始怦怦跳动,她知道,只要他一接触她,她就会融化在他的怀里。

他给她倒了一些酒,把他的新画给她看,用一种亲切的方式对她微笑——就象我们对着往事微笑一样。他根本没有碰她一下,便把她送回了车站。

一天,下课后,同学们都聚在教室前面,雅罗米尔觉得他的时刻到了;他不引人注意地朝那个独自坐在桌前的姑娘走去;他早就喜欢上她了,他俩经常眉目传情;此刻他在她身旁坐下。那些喧闹的同学看见他俩挤在一起,便成心搞一个恶作剧;他们低声耳语,略略傻笑,悄悄地走出教室,把门锁上。

只要周围有其他同学,雅罗米尔便感到不引人注目,从容自在,但一当发现他和那女孩单独留在空荡荡的教室里,他就觉得自己象是坐在了灯光明亮的舞台上。他企图用谈谐的谈话来掩饰他的慌乱不安(现在他已学会了不完全依靠准备好的轶事来谈话),他说,同学们的举动恰恰证明了他们的计划是失败的:对搞恶作剧的人来说,这是不利的,他们被关在外面,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而对假想的受害者来说,却是很有利的,他俩得其所愿地单独在一起了。姑娘表示同意,并说他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情形。一个吻悬浮在空气中。他只需靠得更近一点。可他好象觉得到她嘴唇的这段路程漫长而艰难。

他不停地说呀说,没有吻她。

铃响了,这就是说老师就要回来,并命令聚在外面的那伙同学打开门。铃声唤醒了里面的那一对。雅罗米尔说,向班上同学报复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们忌妒。他用手指尖摸了一下姑娘的嘴唇(他哪来的勇气?)带着微笑说,被涂得这样好看的嘴唇吻一下,肯定会在他脸上留下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记。她同意地说,他们没有互相接吻;这是一个遗憾。走廊里老师愤怒的声音已经听得见了。

雅罗米尔说,如果老师和同学们都看不到他脸上接吻的痕迹,那就太糟了。他再次想靠近一点,但她的嘴唇再次显得象埃非尔士峰[5]一样遥远。[5]即珠穆朗玛峰。

”来,让我们真地叫他们忌妒“。姑娘说。她从书包里掏出唇膏和手绢,在雅罗米尔脸上抹了一点鲜红色。

门打开了,班上的同学冲了进来,最前面是怒冲冲的老师。雅罗米尔和姑娘蓦地站起来,就象行为规矩的学生在老师进来时应当起立一样。他俩独自站在一排排空坐位中间,面对着一大群观众,他们的眼睛盯在雅罗米尔脸部那块美丽的红色斑点上。他感到幸福和自豪。

玛曼办公室的一位同事向她求爱,这位同事已经结了婚,他企图说服玛曼邀请他去她家。

她急于想知道,对于她的性自由雅罗米尔会采取何种态度。她小心翼翼,拐弯抹角地对他讲起那些在战争中失去男人的寡妇,她们开始过新生活所遇到的重重困难。

”你是什么意思,’新生活‘?“他念念地说,”你是说同另一个男人生活吗?“”噢,当然,那也是一个方面。生活得继续下去,雅罗米尔,生活有它自己的需要……“一个女人对死去的英雄忠贞不渝,这是雅罗米尔心目中最神圣的话语之一。它可以证明爱的绝对力量不仅是诗人的想象,而且具有值得为之而活着的真正价值。

”体验过一个伟大爱情的女人怎么还能同另一个男人沉溺于床第之欢?“他痛责不贞的寡妇们。”当她们还记得被拷打被杀害的丈夫时,她们怎么能容忍自己去接触别的男人?她们怎么能折磨坟墓里头的丈夫,又一次杀害他?“往日裹在五颜六色的波纹绸里。玛曼婉言拒绝了那位讨人喜欢的同事,她的整个过去再一次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