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坐得怎么样,就吃得怎么样(第2/3页)

请问你看见这把椅子时第一反应是?我的反应是:兔子!你别走!!——谁没做过梦游仙境爱丽丝的梦呢?(摊手)如果你的店正在力推红丝绒蛋糕或瑞士卷,我认为你必须配比几把浅色的A150才能对得住客人。

找不到版权图,只好自己画了

曼谷品牌Karmakamet的茶室,你能感觉到这里很多椅子灵感都来自Thonet,你甚至能从窗户边上发现一两张十四号椅(图 / L.G.)

Tolix Model A

啊,又一把惊世名椅。图中这款是不带扶手的Tolix Café Chair(咖啡椅,内部代号也叫Model A),也是最为常见的一款。Tolix诞生于1934年,最终版成形于1956年(令人钦佩,足足改版改了20年!证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个硬道理!),也是名副其实的「咖啡馆之椅」。

韩国人似乎是近年颇为流行的工业风装修的爱好者,他们开的店里经常可以找到这种椅子。图中是CJ Foodworld门外露天座位摆放着的Model A。

Model A的设计者是法国人Xavier Pauchard。生产Model A的地方正是那个出产世界名酒的勃艮第。和十四号类似,Model A不仅造型洋气,也是一战后工业技术进步的代表。这把椅子最初的定位,就是一把足够轻便、可以灵活放置于餐馆室内外的餐椅,这意味着它既要不怕晒、又要抵挡风雨,Pauchard于是采用了锌打磨而成的薄片金属作为原料。改版的具体进展我不是很确定,但最早期的那版显然没有照顾到雨天,不如现在普遍被使用的Model A,表面带有可以让雨滴流走的小孔;此外你经常也会看见这些椅子被叠在一起,而初版的Model A是不太能被叠起来的,后来改版的一部分,就是为了改进给餐馆老板所造成的不便——现在你若把25把Model A叠起来,其高度也不过是2.3米。

我简直不想试图去列举Model A可以放在什么地方,考虑到Anna Wintour(“Vogue”主编,人称时尚女魔头)居然一度把它用作办公椅;但我觉得也许这把椅子比较适合在白天出现?除非它被刷成红色,那么搭配狂野的工业风酒吧那是毫无问题。

Wishbone椅

这并不是一把太常见的椅子。但你有没有觉得它看起来很东方?如果有你就猜对了。这把名为Wishbone Chair的椅子(有时候也使用代号“CH-24”或“Y”)虽然的确是丹麦人Hans Wegner设计,但其设计灵感却来自中国明朝。设计师从远渡重洋跑到中国做生意的丹麦商人带回国的画像中,发现了这种东方趣味。比起上面几把椅子,Wishbone少一点「亲民感」,可是在它被设计出来的时候(1949年),它却是为了替代更加厚重的椅子而生的。

请留意红圈中的椅子

比它早一点的椅子,都有非常明显的工业革命印记,这把Wishbone椅则完全逆流而上(北欧人就是比较超前?):不轻盈,也算不上简洁。到现在,这种椅子依然需要工匠手工制作,因为其结构需要比较高的粘合技巧,它的椅垫是用「纸绳」一点点编出来的。它显然非常坚固耐用,但可想而知价钱也不菲(每把900美元起跳),怎么说呢?我觉得Wishbone所传达的,是一种非常中产阶级式事业有成的感觉,也可以说不太适合年轻人。最适合使用它的地方?香格里拉或Ritz的中餐厅怎么样?

鬼魂椅

比较好玩的是,在文学或影视作品里出现的「鬼魂椅」,通常说的是Thonet设计的各种木椅,但是这系列椅子还真是叫Ghost Chair,你,看见它了吗?

图:Tiffany terry / CC BY 2.0,图片来源[1]

鬼魂椅有两款特别出名,一是上图展示的Victoria Ghost Chair,另有一款带扶手的版本是它表哥Louis Ghost Armchair。如果你去过北京的兰会所,一定见过这些椅子。虽然只能算是餐椅界的新秀(2002年第一把鬼魂椅才被设计出来),但是但是,那种「你看不见我」风格、Philippe Starck(鬼才设计师)、Kartell(意大利知名设计范儿家具制造商)组成的铁三角无敌组合,可谓让人忽略不能。我必须承认自己并不喜欢这种椅子,但根本无法无视它们啊!

来源:Wikipedia

你不是要低调奢华吗?又透明又高调的鬼魂椅太适合你了。实际上Starck设计的鬼魂椅也复刻作品,因为它本质上就是一把Louis XVI Armchair(路易十六扶手椅,如上图),这种椅子在凡尔赛宫随处可见,在一些追逐颓废巴洛克风的法国人家里也很常见(其实中国也很多,比如二线城市的五星级饭店、比较高级的粤式饭店)。被鬼才了一下,这款设计就马上变成当代avant-garde了(前卫设计)。当然,据说制作这把椅子的材料以及工艺,的确也是超前的。我认为没有比一家哥特主题的餐馆更适合使用它了——希望你至少给它配一幅达利的作品,没有的话,至少也是Damien Hirst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