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坐得怎么样,就吃得怎么样

这几天我再翻阅几周前你们提交的调查答案,目测大概40%的同学认为餐厅环境对于美妙的一餐来说很重要。有位建筑学者李清志认为,我们的饮食行为和建筑空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有时候建筑文化甚至还会影响饮食文化(他还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名叫《吃 建筑》)。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就像,你怎能用一种自己不喜欢的字体写作?

在所有跟吃有关的环境交互环节中,我最喜欢观察那些椅子——毕竟你一屁股就坐在上面开吃了,如果坐得不好,怎么吃得开心?看来看去,我开始发现一些椅子出现频率特别高。准确地说,更可能是某几款椅子的replica或cover(俗称「同款」)。一查才发现,人家出镜率这么高还真不是盖的。

1006海军椅

北京东隅酒店Domain餐厅里的海军椅(图 / 爱梨丝儿小姐)

尽管不是来自有底蕴的欧洲,不得不承认这款椅子是我个人最爱。学名“1006”(为了装到位,不要读成“One-O-O-Six”,官方指导读音是“Ten-O-Six”),通常你叫它Navy Chair(海军椅)也是可以的。喜欢它是因为它非常现代的随性,跟美国文化一样,被涂上不同颜色的海军椅百搭得令人汗颜。假如你在北京,一处可以迅速找到它的地方是东隅酒店二楼的Domain,它被用来搭配放在圆形餐桌上的小绿植。我觉得最适合使用海军椅的餐厅是无国界料理餐厅。

伦敦那家由车站改建的知名餐厅Tramshed Restaurant就用了这种椅子,比起餐厅钦点Demian Hirst老师制作的「牛与鸡」装置作品,海军椅带来的实诚感明显更胜一筹!(查看图片点击餐厅官网)

海军椅诞生于1944年,由到现在还活跃于洋气家具界的EMECO公司生产。当时,设计师/椅子设计者Wilton Carlyle Dinges临危受命,美国政府要求他帮忙设计一种不怕水不怕盐、既要够轻又要够耐用的椅子,专供海军使用。Dinges于是选用了铝来做这种椅子。他设计了一道包含77道工序的制作流程,但据说椅子成形与否,还是要靠工匠的眼光判断,制作中对工匠的工艺要求也颇为高(潜台词:不太适合大规模量产)。关于这把椅子最美妙的传说,是它表面像臀部曲线一样的凹面,正是根据Betty Grable(嘉宝)臀部的形状打造的。你能想象吗?一帮大男生海军,坐在嘉宝臀部曲线塑造的椅上,漂洋过海。如果你还想象不了,我这么说吧,1944年的嘉宝,跟你们的女神汤唯的地位是差不多的。

十四号椅

十四号椅(NO.14 Bentwood Chair),别名「维也纳椅」,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bistro chair”(小馆子椅)。不同于带有很强工业感的海军椅,十四号椅真正是为咖啡馆而生:从实用性上说,它足够轻,体积又不大,并且非常耐用;从造型上看,它经典得可以直接融入随便一幅巴黎的照片、或者随便一个面朝大街的咖啡馆座位,坐着它,放下手指上的烟,啖一口 Café au Lait……

找不到版权图,只好自己画了

十四号椅(现代号已被改为214)诞生于1859年,其设计者是伟大的餐椅之父、奥地利人Michael Thonet。Thonet野心勃勃地打算造出世界上第一把可被量产且廉价的椅子(十四号刚推出时其价格跟一瓶普通葡萄酒差不多,现在可能跟一瓶在法国出售的顶级葡萄酒差不多),名字中的「弯木」则源于其制作工艺。说白了就是把经过加热的木头弯成自己想要的形状,这种工艺后来被广泛应用,比如用来制作拐杖。与海军椅不同,使用这种技法,工匠不需要特别心灵手巧也能实现量产。这把椅子成形后还能被肢解成方便运送的零散部件(它本来就由仅仅六个部件再加点螺丝组成),就像今日我们自己在家安装宜家买回来的家具一样。

印象派画家Henri de Toulouse-Lautrec名作“At the Moulin Rouge”中的十四号椅(来源:Wikipedia)

除了造型慵懒,十四号椅还照顾到咖啡馆的实际使用场景,例如椅子表面经常由棕榈编制物制成,即使你不小心把饮料洒出,液体也能快速透过表面渗出椅子。当然,后来十四号椅已经变成一件非常符号化的家具,被用于咖啡馆、餐厅以及各种需要品味来装点的地方:毕加索的工作室里就有一把。

A150餐椅

同样出自Michael Thonet之手的经典餐椅。同样采用弯木工艺。在宜家的show room里也能看见很多这把椅子的同款,通常被漆成白色,和搭配碎花桌布的餐桌相映成趣。跟十四号相比,A150明显更偏家常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