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不定诉愁(第2/8页)

在这人才济济的地方,新来的医务人员所干的工作,大多是预诊、测量血压、做实验准备、整理资料等琐碎事务。所谓医师,只是徒有虚名,用过去的话说,不过是个走卒。

然而,即使不受重用,也会因不慎犯下严重的过失。当资深医生和通过国家考试不久的青年医生,同样给病人看病时,病人可就惨了。

无论在社会的哪个领域,青年都会有居于人下的时期,要跟在前辈的后面走,看样学样,久而弄通,掌握真正的学问。

青年明知此理,却还要在人前装得像个医生,其实也是人之常情。然而时间一久,病人就能看出来,他们会说:“那个大夫是新来的一等兵!”这样,就摆不了架子了。

要是想摆架子,就得去地方医院。

在地方医院,有着士兵级别的医生,能当上少尉或中尉。虽比不上院长和科室主任,但能享受到医师应有的待遇。

圆乘寺大夫在大学的附属医院里干劲儿十足。

他可以在这里自由地发挥本领,可没有本领可以发挥。从临床跟班的情况来看,医疗技术在逐渐提高。

确实,从临床实习结束到现在,要是技术没有一点长进,那就太难为情了。这也是个自我感觉良好,超越现实状况的时段。

再说这次出差,能够领到薪酬。

来到大学的附属医院里,即使加班到深更半夜,也得不到一分钱。这就是所谓的不领工资的医生。可在被派往的这家医院里,却可以拿到比普通工薪人员多一倍的薪酬。

当时的圆乘寺大夫是独身,来去无牵挂,正好利用这个条件。

医务室经常把不领工资的医生借调到地方医院,让他们在这期间存点钱,以备回到大学附属医院后没有工资。但去者未必循规蹈矩。

去者在地方医院里拿到钱,会去喝上等酒。回到医务室,会逼着前辈们请客。之后会喝低价酒忍躁。

圆乘寺大夫这次出差,积极性很高,他手上提了个旧式提包,匆匆离开东京。

其食宿交由借调他的医院安排,自己顶多是准备衣服和日用品。

再就是医学书籍与见习日记本,他只有一本《人体解剖学》和一本《外科诊断学》。

一般人会拥有四五本外科学的参考书,而圆乘寺大夫一本也没有。

原因很简单:没钱买。一本便宜的医学书至少要两千日元,买四五本得超过一万日元。

他上高中时,在小岩的铸件厂工作的父亲就去世了。他一直靠自己打工,勉强度日,没钱买很贵的医学书。

其实,厚厚的外科书买得再多,放着不看,也没有意义。说是参加毕业考试或国家考试所必须,最后翻脏的却是像《总归纳》《入学考试五分钟前》这样的文摘本,根本没有时间逐页翻阅五六厘米厚的大部头书。

何况学校图书馆有的是书,朋友那里也基本齐全,借着看完全没问题。考试之前,可以咨询高手,一边听他讲,一边用心或用笔记下来,和有没有书关系不很大。

没有书照样能熬过来,所以也没有必要担心。因为手中无书,不能随时翻看,反倒逼迫自己当场就得记住,有这样的好处。

圆乘寺大夫当上医生两三年后,才开始买医学书阅读。在此之前,他的知识几乎都是听别人讲或看别人写,才记入脑海的。他幽默地说,自己接受的是活的视听教育。

这种无书可阅的情况,导致考试成绩不好。不,岂止是不好,简直是很差。

如实说,他是班上屡屡补考的五常客之一。当时,他碰见班上成绩最好的男生,就恶狠狠地说一句:你学习得第一就好吗?最后,他想方设法毕了业。后来又顺利地通过了国家考试。

姑且不论成绩孬好,在以最少的资金和精力投入而当上医生这一点上,圆乘寺大夫也许是最厉害的。

这次来到F町医院,他对阅览医院的医用图书充满期待。

本来,内外科专业书是内外科医生所必备的资料,而医院图书馆里的有关书籍却没有人借。他看准了这一点。把这些书当做自己的书,全部借入囊中。

他当年去F町时,F町还不是市,町内的人口还不到五千人。

F町利用富士山倾泻而下的丰富水源,建了几个造纸厂,但规模不大。

这个地方,空中弥漫着烟雾,地上堆积着淤泥,虽有些原始,却让人觉得悠闲自在。

不用说,医院是町立,而不是市立。

医院的院长兼任外科主任,也兼内科医生,他是圆乘寺大夫所在医务室的前辈,今年四十五岁。内科、妇产科各有一名医生,加上圆乘寺大夫,总共四个医师。

医院有四十多个住院床位,可以说,这是个较大的私人医院。

医生和病人的比例,大致是一比一千。就是说,这家医院的四个医师,基本可以满足镇上五千人的医疗需求。可是,这个镇子还有一家私人医院,设有内科和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