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第6/11页)
“既是一种规律,王兄可否预测一下来年贵国的气候?”巫咸冷冷地说。
“这……”王子满露出窘迫的神色,“气候规律太过复杂,又时刻处在变化之中,它只是在大量的统计数据中呈现一定的规律,若要精确预测,委实困难……”
“笑话!”一个西域的幻术师不顾礼仪站起来,“天气这玩意就好比奴仆的表情,我要其阴它就不得晴,我要呼雨它不敢来风。大王若不信,我可当场演示。”
事实上王还未有表示,幻术师就迫不及待地一抖衣袖,半空便响起一声霹雳,震得殿堂金色穹顶簌簌作响,众人缩着脖子,敬畏地望着那个烟雾腾腾的衣袖。
“这位先生固然可以主宰一时之风云变幻,孰不知气候乃是一个季度甚至一年的寒暑变迁,先生若有高能,何不作法令来年风调雨顺、四季如春?恐怕真正的大旱来到,你唤来的那几点雨还不够你洒仙水的吧。”雄辞善辩的东郭覆,说得幻术师瞠目结舌,满脸通红。幻术师只得低头去驱散袖口的浓烟,浓烟却驱之不尽滚滚涌出,那滑稽的场面激起大殿里一阵压抑的哄笑。
“陛下。”楚老觋巫昌叩拜在地,“易卦为先帝文王所发明创造,卦象的乾道变化阴阳翕辟高深莫测,乃是神的意志附存于卦象的缘故。易卦传至今日近一百年矣,吾等不肖子孙对易卦已经不能完全理解,以致祖宗之智慧精华不得继承。臣恳求陛下在全国推行易卦,以辅佐王道,沟通神人,调理自然。则大周幸甚!苍生幸甚!”
王沉默不语,转而把目光投向我们一侧,那目光里的含义深不可测,又似乎什么含义也没有。
“陛下。”东郭覆拱拱手,“臣以为占坛盈城、图谶累牍非但不是兴国之本,反而遗祸万年。试想以龟甲、蓍草、阴阳与旦夕祸福联系起来是多么荒唐。卦辞曰:小狐汔济,濡其尾,天攸利。请问如何从小狐狸过河弄湿尾巴得出事不成功?难道今早我出门是先跨左脚还是右脚,与王是否赏识我有关么?”
我们冷静地保持沉默,脸上却浮出会意的微笑。
“匹夫之见!愚夫不可与语卦之妙。”巫昌恨声道。
东郭覆听了也不恼,转向巫昌躬躬身:“老先生,据说卦象的变化体现的是神的意志,不料我这田夫野老虽不懂易卦之妙,却也通晓神的旨意。”
“哼,果真如此,你可推断我掷下的这一卦是阴是阳么?”
东郭覆道:“一卦之阴阳即使判断正确亦有巧合之嫌,不妨你掷卦一千次,我来判断其中阴阳二卦各占的次数。”
“好。”王抚掌,微笑道,“朕就为你二人仲裁,看卦象到底是神人的意志还是愚人的意志。来人,计数!”
东郭覆心领神会,不动声色地说:“我推断这位先生掷下的卦象阴阳各占一半。”
“荒谬!”巫昌白花花的胡子在呼哧呼哧的鼻息前乱舞。
“阴,阴,阴,阳,阳,阴……”
巫昌双臂抱胸,吹着胡须,用眼角的白光瞟着东郭覆,一副要你好看的表情。不知何时,王悄悄踱到我跟前,轻声问:“你认为结果怎样?”
“臣不知。”我老实说。
王笑了:“你知道我是如何推断出《山海经》是楚人写的吗?”王的问题总是很突兀,这分明是两件不相干的事啊。
王似乎知道我又要说不知,便自答道:“这是因为我数了一下《山海经》里帝王神话人物的露面次数,发现你们楚人的先祖颛顼出现达十六次、黄帝出现二十三次,远远超过其它的三皇五帝。这样的材料安排也许是出于无意,却暴露了作者的感情偏向。”
我恍然大悟。
“报告陛下,阴卦共计四百九十九次,阳卦共计五百零一次。”
左右两席同时响起一阵欢呼声。不言而喻,这意味着我们这方阵营的胜利。而他们也自认为胜利了,因为只是四百九十九比五百零一近似于各占一半,神的意志似乎是不可精确预测的。双方于是展开了唇枪舌剑的辩论。
六
此时,一个穿玄色长袍的人无声地屹立在殿前的大门口,阳光倾洒在他飘飘的衣袂上,笼罩上一层令人眩晕的金色,黑纱斗篷下那张鸠形鹄面的脸却让人不寒而栗。谁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卫兵对他的出现浑然不觉。王抬起双眼望向门口,他眼里的光突然浮动起来。王从宝座上起身,嘴微翕着,视线又平又直。众人对王的表情很迷惘,目光顺着王的视线落在那个不速之客的身上。莫非是他?那个传说中穿金越石、移山倒海的幻术师。大臣们窃窃私语,脸上浮现出敬畏的神色。
那人的目光空洞洞的,仿佛殿堂内的众生在他的视野里投影的只是一堵白色的墙。他移动身子,却似乎根本没有迈步子,衣袂飘扬地在众人惊愕的目光前徐徐移动。卫兵完全遗忘了他们的职责,众宾客则忽略了自己的存在。就这样,他来到王的跟前,拿出一卷羊皮纸,不,谁也没有看见他掏的动作,只是手上突然多了一卷羊皮纸。他掷在地上,面无表情地说:“姬满,拿去,这即是神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