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高空遇险 第十五章(第3/3页)

到傍晚五点钟的时候,赛勒斯·史密斯让所有人停了下来。现在他们已经穿过了森林,抵达了富兰克林山东部的主要支脉下面。几百英尺以外就是红河,可以提供大量的淡水。

他们马上就安排好了营地。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他们在森林边缘的树木之间修建出了一个不易损坏的住处,是用爬藤和树枝编搭成的营棚,外面还抹上了一层泥土。他们预计第二天才能开始地质勘探工作。营棚前现在已经生起了熊熊燃烧的篝火,火焰上的烤肉在转动着。吃过晚饭,大家在八点钟的时候去睡觉,留下一个守夜的人负责看守篝火和提防潜入营地的野兽。

第二天是4月21日,赛勒斯·史密斯上一次在这块土地上已经发现了铁矿石的标本,这一次他叫上赫伯特,准备去找古代生成的土层。他们在东北靠近红河发源地的一个支脉下发现了矿脉,而且这里的矿石就露在地面上。这种含铁量很大的矿石很容易熔化,非常适合工程师准备用的还原炼铁法,也就是加泰罗尼亚人(1)常用的土法,不过像科西嘉人那样把这个方法简化了。一般的土法是需要熔炉的,还要制造几个坩埚,在坩埚里把矿石和炭一层夹一层地放进去,再让它变化和还原。可是赛勒斯·史密斯没有打算用这些复杂的设备,只打算把矿石和煤做成一个立方体,再用风箱把空气鼓入立方体中心。无疑,这办法是蒂巴尔·凯斯(2)和世界上最早的冶金学家惯常采用的。既然亚当的孙子能够用这个方法取得成功,还在铁矿和燃料丰富的国家里收到不错的效果,那么林肯岛上的人们也一样会取得成功。

在地上捡炭和铁矿石他们并不会浪费多少气力。他们先打碎铁矿石,用手擦干净铁矿石表面杂质,再把炭和铁矿石堆成一层夹一层的,就像木炭工人用木柴烧炭那样。炭在鼓风机的作用下就变成了碳酸,接着又会变成氧化碳,氧化铁在氧化碳的生成过程中就被还原,从而将氧气释放出来了。

工作就这样进行着。工程师事先已经做了一根陶管在窑里,把它装在海豹皮风箱的一端,然后把风箱装在矿石堆附近,工程师找来一个木架子、一些植物纤维做的绳子和一个秤锤做成了鼓风机,把大量的空气吹到立方体里,使温度升高,促进了化学反应,这样只要到一定程度就能够把纯铁炼出来。

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他们付出最大的耐心和全部的智慧。最后终于成功炼出一块和海绵差不多大小的生铁,但是这块生铁还需要继续加以锤炼,换言之,还得经过打铁才能除去熔解的杂质。显然,这些业余铁匠们身边根本没有锤子,可是最早的冶金家的情况未必比他们好多少,所以他们就模仿着前辈的样子干了起来。

这项工作是艰巨的

他们找到一块生铁安上木柄就算是锤子,找来一块花岗石当作砧子,就这样打起铁来。他们打出来的铁虽然粗糙,但还是有用处的。经过了无数次的艰苦尝试后,终于在4月25日打出了几根铁条,并用它们做出了如铁撬、钳子、鹤嘴锄、铲子等许多工具。潘克洛夫和纳布拿着这些工具,兴奋得像得到了宝贝似的。

当然,这并不是达到尽善尽美程度的金属,也就是说,还没有真正变成钢。铁和炭的混合物就是钢。必须从生铁里除去多余的炭,或是把一定数量的炭加到熟铁里去才能得到钢。产生天然钢或者铸钢主要靠第一种脱炭的方法,而要制成泡钢就得靠第二种加炭的方法。

赛勒斯·史密斯打算用第二种方法,因为他炼就的都是质地很纯的铁。为了进行这项工作,他事先已经用陶土做了一个坩埚,然后把铁和炭末放在这个坩埚里面加热,钢就这样炼了出来。

不论在冷还是热的情况下,这种钢都能够任人摆布,于是他就取出锤子开始加工这块钢。工程师指导着纳布和潘克洛夫,待钢被烧红了,就突然放到水里,这样就制成了许多硬度很强的斧头。

许多其他形状的简陋工具也被制造出来,除去做刨刀、砍柴斧、短斧、锯和凿子用的钢块,还有制造铲子、鹤嘴锄、锤子、钉子用的铁。5月5日,“金属时期”就结束了,人们回到“石窟”中等待新工作快快来临。

————————————————————

(1) 加泰罗尼亚,西班牙的一个省。

(2) 在欧洲相传他是铁匠的祖师,参见《圣经·创世纪》第四章二十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