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洋两岸(第33/34页)
细川的部队为对付中共军,采用了日本人智慧所能想出来的所有办法,其中大部分大盐平连听也没听说过:“烧光”、抢光”、“杀光”三光政策,“扫荡”和“蚕食”,“分进合击”和“铁壁合围”、“拉网”和“梳篦”,“囚笼”和封锁沟,堡垒和公路网。结果虽然杀死了一些中共军和大量平民,日军损失也相当大,部队陷在山东、河北、山西一带的平原、丘陵和山地里,无法自拔。
冈田补充说:“后来,日本军人和政府才悟出中国政治的内幕。原来是国民党和共产党进行了十年血战,蒋介石终于把毛泽东、朱德围困到陕西省北部的一个偏僻角落里,眼看要聚而歼之。日本的入侵,促成了西安事变,国共两党联合。实际上,国民政府是一个失去了人望的腐朽政权,国民军并不打算认真作战,他们同共产党矛盾重重,摩擦频繁。
“蒋介石是一个心胸狭窄,没有受过教育的小人物。他的思想有儒家成分,手段却是上海滩上黑社会行帮的一套。他的周围尽是庸才和阿谀奉承的人。他和宋氏、孔氏家族及其兄弟姐妹、甥男侄女们形成一个宫廷集团,控制着中国的政治、经济、金融和外交。军事上则是由几十个地方军阀各自为政,他们同蒋保持着松散的联系和从属关系。表面上,我们的对手似乎是这么一个五十七岁的政客,一个很右的反共分子,一个中国名义上的总统和总司令。但是如果我们把他打败了,消灭了,结果也许会更糟。”
近卫一直在细细品茶,很长时间保持着沉默。现在,他似乎从历史的乱丝中理出了头绪:
“诸君,支那事变到大东亚战争,这段时间我大半主持政府。中国问题消耗了我全部的精力。中国的辽阔,远超过想象,它不是在地图上一看就能明白的。中园内陆,大部分是山地、丘陵和湖沼。在这么大的地方,日军部队虽然精锐,也只能占据城市和交通线。只要中国军队继续抵抗,我们并没有实质性的办法。军部在实际上从来没有任何确定不移的大计划。所以,中国问题必须政治解决。即我们通过中国人去治理中国,象满洲一样。如果我们增派二十几个师团攻占重庆,消灭了蒋介石的国民政府,还是无法获得政治解决,反而会使共产党愈加壮大。在中国政治中,共产党虽然人数有限,却是公认的除国民党以外的最强的政治力量。希特勒的军队消灭不了南斯拉夫铁托的共产党,更不用说苏联斯大林的共产党政权。我们也一样。共产党是一些狂热的共产主义教徒。”
近卫苦笑了几声,凄凄切切。提起共产党,触发了他的隐痛。当年,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就是因为苏联共产党间谍佐尔格和尾崎秀实一案,被迫辞职的。
近卫抬起他苍白的险。他那日本式的短发、浓眉、仁丹胡子,在灯光下清清楚楚。大盐平从未如此接近地看过近卫。当年,他声名赫赫,日程繁忙,哪会有工夫同他这个小人物长久谈心。
“昭和十四年以后,我军放弃了重点进攻。虽然攻占了中国的七个主要大城市,仍然无法政治解决支那问题。我们同蒋介石一直保持着谈判。我们进攻一松,蒋反而热衷于消灭共产党和共产军。我们本想把蒋拖得十分虚弱以后,迫使他签订城下之盟。不料,日本军部和政府反而失去了耐心,承认了汪兆铭政权。接着,在中国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又同德意结盟,南下同英美开战。中国这块溃疡,终于把日本帝国整个烂掉了……”
突然,屋外响起尖厉的空袭警报声,还有嘈杂的人声和消防车的钟声。细川中佐一个箭步窜到窗外,他撩开幔帐,天已大亮,人们不知不觉之中竟议论了一夜。细川有些紧张,他悄悄地问“我们是不是躲一下?”
大盐平镇静地说:“不要紧,美军的B-29远程轰炸机还远在印度的杰克利亚、卡拉克布尔等机场。要想达到日本本土,还得转场到中国成都的彭山机场或桂林机场。真正的空袭将在夏天。今天如果有敌机来,可能是美军航空母舰的舰载机,进行杜立特中校那种打了就跑的偷袭,不必惊慌。”
人们开始平静下来。果然,一会儿,长长的警报解除声响了,喧嚣的空气又恢复了宁静。
冈田启介站起来。“近卫公,久扰了。我们该走了。日本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时刻,国民希望您能站出来,东条垮台近在眼前。您必须有这种准备。”
近卫也站起来:“中国的战争我没有办法,太平洋战争我更没有办法。当然,能从中国战场抽出部队去守卫太平洋岛屿,战争也许可以多打一阵子,但终究无法取胜。日本国民的精神支柱是天皇制,无论如何,天皇制垮台我们也就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