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第8/18页)

对于骑兵,我们一定要搞清楚,究竟哪方的弓箭手更加优秀,哪方的箭镞更精良,哪方穿铠甲的人数多,哪方的铠甲质量好,哪方的马匹更有耐力。

最后,我们要搞明白,战场的地形条件究竟对哪方有利,是利于我方还是有利于敌人。如果我军的骑兵比较优秀,那么我军所希望的是在广阔的平原上作战;如果我军的步兵实力较强,那么我们就要选择在狭窄的、有壕沟、沼泽地纵横交错的地方,或者在那些树木密布和岗峦起伏的地方开战。

此外,我们还要对敌我的给养问题进行分析,看看谁在这方面占有优势,这点极为重要。有人说,饥饿是自身内部的敌人,它比刀剑更能使我军吃败仗。

当然,我方还要重点关注,我方是立即投入战斗还是拖延一定的时间再投入战斗。有时候,敌人希望速战速决,如果长时间拖延,他们会因为自身兵力不足而困顿不堪,或者因为思念亲人而开小差,跑回家。

由于长时间没有获得任何战绩,失望、沮丧便会在军营中蔓延,并诱使他们躲藏起来。这个时候,沉重的负担,没有指望的战斗,会让很多人忧郁地离队而去,有些人甚至会当叛徒,逃到敌方的阵营中去。

在各种不幸降临到敌人头上时,敌方将士便顾不上忠诚不忠诚的问题了。于是,刚开始人多势众的敌军便成了兵力稀少的部队。

有一件事情非常重要,即一定要了解敌军统帅,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了解他身边的随从和高级将领的情况。他究竟是轻率冒进的人还是事事谨慎的人,是英勇无畏的人还是贪生怕死之辈。他的高级将领是精通军事,还是刚愎自用、仅凭经验进行厮杀。他的军队中究竟哪些种族善于作战,哪些种族则懒散成风。

我们还必须了解,我军辅助部队的忠诚问题,他们的战斗力如何;敌我双方的战斗力如何,哪一方更加有信心。[6]

对于是否将军心不稳、惊慌失措的部队投入正面作战,部队是由新兵组成还是富有经验的老兵组成,该部队是在不久前就血战过还是数年来一直没有参与真正的战斗,这都是大不一样的。对于常年没有参与战争的人来说,他们和新兵没有区别。

倘若军团、辅助部队和骑兵从四面八方会聚过来,那么卓越的统帅不应当立即使用他们,而是应该向各个部队派出保民官,训练他们使用武器,经过一阶段训练后,再将各个部队聚拢起来,最后由统帅亲自进行指挥训练,正如同上战场一般。

此外,统帅还要注意部队的训练情况:将士们使用武器的熟练程度,体力增强多少,是否可以承担上级派发的任务,是否能够准确无误地遵守信号所发出的命令,甚至统帅一个简单的示意,他们就能领会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如果将士们并不能做到上述这些,那么统帅就应该让他们继续接受训练,直到运用自如为止。如果部队在操练步法、射箭、掷矛、保持队形等方面表现良好,那么也不能轻易将这支部队投入战斗。投入战斗的最好时间是我军认为最有可能获胜的时刻。在这之前,最好让他们经历一些规模较小的交战。

如果统帅注意到上述各点,那么他就能够知己知彼,并像法官一样,作出准确的判断。如果他断定,跟敌人相比,自己在诸多方面占有优势,那么他应该毫不犹疑地将部队投入战斗。可是,如果敌军强于己方,那么就要尽量避免正面交战。要知道,就算己方在人数上不占优势,实力较差,但是却可以在统帅的带领下通过突袭和设伏,取得胜利。

十、不管是何种技艺、哪种劳作,如果不经历日复一日、坚持不懈的磨炼,都很难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倘若说,这是一条规律,那么无论事情是大是小,它都适用且是正确的。

兵法高于一切。因为它所维护的是罗马人民的自由和国家的尊严,它要保护行省的安全不被侵略,要捍卫整个罗马帝国的稳定。对此,谁又能质疑呢?

在以前,拉西第梦人,紧接着是罗马人,放弃了其他的学问,唯独推崇兵法。至今,蛮族人依旧认为只有兵经之艺值得推崇。对于准备战争的人来说,兵经之艺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保全人民的生命,还能够帮助己方获得胜利。

所以,既然国家授予统帅如此大的权力和地位,那么国家的命运、军士的生命、国家的荣誉等全都仰仗于他的忠诚和勇敢。所以,他不仅要关注帝国的整支部队,还要关注每个士兵。因为,如果士兵在战争中遭遇什么不幸,那么所有的过失都将算在将帅头上,同时,还将给国家造成损失。

所以,如果他所统率的部队几乎是由新兵或者由长期从未参与过战斗的士兵组成,那么统帅就要关注各军团和辅助部队,甚至要关心基层士兵的情绪、习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