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第7/18页)

营地的面积要由测地人员丈量,他们在这方面是专家,对部队的人数也心中有数。如果营地太窄,士兵便会觉得拥挤不堪;如果太宽,人员便会过于分散。为此,兵事专家提出过三种筑城方法。

1.如果部队只宿营一夜,或者在途中只需要占用简易营地时,一定要铺上一排排铲下来的草皮并垫上土,不过,也要围上栅栏,即打上比较密集的木桩子,或者安装捕兽器(渠答)[5]。草皮要用铁铲子铲,它由草根和土紧连在一起,每一块草皮要切成0.5英尺厚,0.5英尺宽,1英尺长。

2.倘若泥土疏松,没有办法用铁铲铲除,那一定要想办法围上类似于(砖)墙一般的工事,并且在工事外围挖一条宽5英尺、深3英尺的堑壕,然后在堑壕的内侧堆上土堤,这样部队就可以安全地在里面休息。

3.如果部队要长期驻守,那么不管是夏季还是冬季,倘若和敌人两营对垒,那么构筑营地就要非常谨慎了,而且还更加费力气。按照督军和基层长官的分配,每百人队都会获得一块经过丈量的土地作为营地。每个百人队要放好自己的盾牌,将辎重放在己方旗帜的周围,腰间别着剑去挖一条壕沟,宽度可能是8英尺、11英尺,或者13英尺。一般情况下,壕宽总是成奇数,然后垒土堤。为了不让堆土坍塌下来,一定要用木桩或树杆、树条加固。

土堤上要修筑雉堞、箭窗,就像真的城墙一般。这项工作由百人队长监督负责,每挖10英尺换一次班,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有些人因为偷懒而将壕沟挖浅、挖窄,或者其他问题。

负责任的保民官则会四处巡视,直到工程修筑完成才离开。为了防止敌人突然袭击,扰乱工程作业,所有的骑兵和没有承担工程任务的步兵都要全副武装,待在沟壕前面,做好战斗准备,以便敌人发动攻击时,可以将敌人击退。

其次,军旗的竖立位置较为重要。在军人看来,军旗代表着荣耀,它应该受到敬重,所以,它应该竖立在最为合适的地方。

此后,统帅和他的随从也要安置营帐,也要为保民官们安排营帐,一定要指派专门的杂役兵为他们准备用水、柴火和饲料,接着再按照等级,为军团、辅助部队、骑兵和步兵分配营地。

宿营期间,每个百人队要派遣4名骑兵和4名步兵担任夜间警戒工作。考虑到一个人难以在夜间保持警觉,所以要分成4个班次,以水漏计时,每个班次警戒时间不得超过3个小时。所有哨兵都要听从司号兵的口号上下岗。

为了保证警戒的效果,保民官还要挑选最富有经验的将士去查哨,一旦发现什么异样情况可以随时上报。这些人被称为“哨监”。现在,它已经成为一种官职,叫做巡哨官。担任夜间警戒的骑兵则要到营地外面去执勤。

营地建好后,如果是白天,有一些军士会一大早就去值岗,而有些人则会在下午去上岗,这要依据部队的疲劳程度而定。

长官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随时关注部队的动向,部队是进驻营地还是在城里;保证牲畜的放牧、谷物和其他粮秣的输送安全;保证部队的用水、柴火和饲料的供应,不至于被敌人袭击。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我军只能在运输队行进的途中,选择恰当的地点,构筑防御工事,将武装部队部署在防御工事里、城里或者有围墙围起来的堡垒里。倘若沿途没有现成的旧工事,那就应该选择恰当的地点,尽快修筑小型堡垒,挖掘壕沟将其围住。

在堡垒里,一定要配置一定数量的步兵和骑兵,以便他们能够保证运送我方粮秣的道路的安全。在敌人得知我军已经在运输线上配置兵力后,他们一定不敢轻易前来袭扰。

九、上述有关兵法的观点都是以权威的著作为基础的。每一个认为这些兵法值得一读的人肯定都想知道,决战是怎样设定的。两军正面交战常常不过是两三个小时的事情,此后,失败方往往丧失战斗意志。

所以,一定要事先考虑周详,而且在正式开战前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优秀的将帅从来不会将准备工作拖到开战时才做。他们不可能到战场上后才开始想着如何攻击敌人、袭扰敌人,却又保证自己的兵力不会受到严重的损失。

这些措施必须在战前准备妥当。因为一旦开战,对双方来说,冒险的程度是相同的。这点对古人来说极为重要,我准备详加论述。

对统帅而言,最有效、最高明的办法是从全军中挑选智勇双全的人来担任相应的职责;扫除阿谀奉承之风,因为在战斗中,这种风气危害很大。一定要和那些智勇双全的人谈军事,讨论敌我的情况,讨论双方兵力的多寡,双方武器的优劣,双方粮食储备的多寡,讨论双方部队的战斗力,讨论双方将士的吃苦能力。一定要分析清楚,究竟哪方的骑兵更加优秀,哪方的步兵更加有战斗力,一定要认识到步兵才是军队实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