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重新安排世界格局(第3/5页)

但是希特勒后来却第一次把开拓疆土在“大陆上扩张”的问题同“刀剑”的凶残与威胁联系在一起。如果只想提高国家的经济地位,“却没有强权政治思想与行动”,结果只能导致灾难。按照希特勒的说法,那就是迦太基人的结局。希特勒还把强权政治同他的种族主义学说联系在一起,开启了后来在《我的奋斗》一书中所称的“日耳曼民族存在空间”的理论先河。

希特勒在文章末尾随即指出,上述所有严峻的局势以及可能出现的令人痛苦的情况使他相信:1923年11月8日,暴动“时机已到”。他在文中重复陈述了一个他平时很欣赏的不平凡结论:“我们是对是错,并非由州检察官或者法庭来决定,而是将来有一天由德国历史来决定。”在某种意义上他回答了文章标题中所提出的问题。更加重要的是,通过撰写这篇文章,希特勒得到了锻炼,从而使他写出了全世界最有名,也是最臭名昭著的一本书。“在结构、语言和主题思想方面,那篇文章可视为《我的奋斗》一书的先导雏形。”历史学家普洛金格这样写道。

对于在巴伐利亚一个寂静小镇上的简陋牢房里伏案写作的前战地通信兵来说,这无疑是非同小可的想法,也是激进的想法。另外这也表明希特勒作为一名犯人享受着特殊待遇,因为从理论上讲不允许犯人从事政治活动。希特勒16岁辍学,从未获得任何文凭,有关国际关系方面的知识全部来自不系统的大量阅读。他现在居然可以在公开出版物上随意夸夸其谈而不受到指责。显而易见,他颇为心安理得地根据自己的喜好重新安排天下格局。他在全球这盘棋上调动着不同的国家,表现出成熟的政治家,甚至是世界征服者所拥有的信心。

他将许多天马行空的大胆想法和对国际关系的复杂分析塞进了一篇内容比较紧凑的文章里,这使他认为自己可以探讨一些不会引起过多争论的重大思想。诚然,希特勒在文章中有六七处攻击犹太人(“种族肺结核”),攻击战前德国的懦弱政治家(“世界和平主义者”)。不过,他主要是在内容比较紧凑,有时好走极端的文章里阐述自己的观点。当然,他的论证方式仍然有其自相矛盾和论据不足的缺陷。希特勒本来也可能得到专业编辑的帮助,将文章修改润色后再拿去发表。然而为杂志撰写阐述民族主义运动思想的文章,肯定使希特勒觉得他会得到在勒曼那里发表过作品的文化思想界泰斗级人物的重视。由此也很容易萌发完整地写一本论著的想法。

希特勒也许还有一些比较一般的理由使他决定要把浮现在头脑中的许多思想写成一本书。其中一个理由同钱有关系。他需要钱来支付聘请律师的高昂费用。一位名叫尤利乌斯·肖伯的狱友后来声称,希特勒写《我的奋斗》“只是把它当作赚钱的宣传作品”。9另外一个产生写作动力的理由,后来认为是另一位狱友格雷戈尔·施特拉塞尔提出来的。据说此人(在其兄弟并不总是可信的回忆录中有相关叙述)厌倦了希特勒在饭后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他建议希特勒这位纳粹领导人不要没完没了地说个不停,应该把自己的精彩想法写进书里。按照这个不靠谱的说法,《我的奋斗》这本书之所以写成问世,是因为有位狱友想让希特勒闭嘴不再言语,这样其他犯人就能放松聊天、打牌娱乐了。

不过希特勒本人需要自以为是地发表意见以说服影响别人,仅此一点就足以成为他写书的动机。他一返回监狱便开始在笔记本里写一些自传性的回忆文字。10在慕尼黑接受审判时,他曾略带夸张地提到年轻时在维也纳度过的一段艰难时光。希特勒回忆这一段人生经历,意在取悦众人,并且轻而易举地将这段转变过程打上了政治烙印。两个月后,希特勒坐在了兰茨贝格监狱的七号牢房里,决心把这一宣传手法再次运用于他写的书里。

在4月或5月初的某个时段里,希特勒开始在那台接受审判前用过的打字机上打印书稿:

我庆幸自己生长在……

希特勒停止了打字。他把打字机滑架移回原位,又重新开始打字:

今天,我觉得幸运的是,自己生长在……布劳瑙小镇[1]。这个小镇位于两个日耳曼国家的接壤之处,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将它们的统一视为人生的崇高目标。

这些话语后来成为希特勒那本赫赫有名,又臭名昭著的《我的奋斗》一书的开篇段落。

希特勒在第一次尝试写书时至少写了五页。打字原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从法国士兵占领的贝希特斯加登别墅神密地消失。几十年后,又在美国的一批私人收藏品中重见天日。经学者仔细分析,又经笔迹、打字稿与纸张方面的法医专家确认,那五页书稿由弗罗里安·贝艾尔和奥斯马尔·普洛金格在2009年发表于慕尼黑《当代史季刊》(Vierteljahrshefte für Zeitgeschichte)的一篇文章中进行了详细描述。11结果证明,那五页书稿是后来出现在《我的奋斗》开篇第一章(题目为《我的家史》)中的希特勒打字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