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大风歌(四)率先入关(第2/4页)

画外音:

秦王子婴的投降,不但意味着秦朝的灭亡,也意味着刘邦成功地完成了灭秦的大任。刘邦统帅的这支队伍,从公元前207年起兵,到公元206年,历时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以胜利者的姿态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这是刘邦怎么也没有想到的,那么面对着突如其来的胜利,面对着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刘邦会怎么处理呢?

王立群:

刘邦一进入咸阳,摆在他面前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杀不杀秦王子婴?子婴是什么人啊?子婴是秦帝国的象征,是秦帝国的代表,他也注定了是秦帝国的替罪羊,人们所有对秦的仇恨最后都集中在子婴的头上,所以这个物从他登上秦王的位置上开始,就注定了他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命运取决于义军的决定。当时刘邦手下的将领大家几乎是众口一词,杀。非杀了秦王子婴不行,刘邦怎么办?所有这些人杀都有自己的理由,这些理由无非就是两个字,复仇。向秦复仇。刘邦是要复仇还是放弃复仇,这在考量着刘邦的气度,考量着刘邦的智慧。刘邦怎么办呢?刘邦讲了一番话,在所有的部下都主张杀的时候,刘邦认为,说当年楚怀王熊心派我西行入关,就说我是个长者,我既然是个长者,人家已经投降了,我再把人家杀了,这叫长者所为吗?是个长者就不能做长者不能干的那些事情。所以刘邦主张不杀,把他关起来,等待诸侯来了以后再做处理,现在我不能杀,最后刘邦一个人力排众议没有杀秦王子婴放弃复仇,这是刘邦入关以后做的第一件大事件放弃了复仇。这是一般人极其难做到的一件事情,因为跟着刘邦打天下的这些义军的将领,义军的士兵,几乎个个都受过秦帝国的迫害,这是刘邦做的第一件事放弃复仇,不杀秦王子婴。等他一进入咸阳刘邦手下的将领们都乱了套了,灭了秦,到了秦国的都城一看那个金碧辉煌的宫殿,谁见过啊,更不要说进去过,所以刘邦一进入秦始皇的宫殿,一进入秦宫他傻了,金碧辉煌的宫殿,这位51岁的泗水亭长,而且帝国的逃犯,没见过堆积如山的珍宝,没见过来自全国各地的绝色美女,他没见过,他虽然有一个吕雉,那比起人家秦始皇宫殿的,那差老了,而且多啊,秦始皇宫殿的美女一万多呢,再看看人家宫殿里那个摆设,不说别的就说那床吧,从没睡过皇帝的床,所以刘邦做了个决定,下榻秦宫,当天晚上住这儿不走了。他这个决定我们觉得非常好理解,那么刘邦决定下榻秦宫。他是非常多的因素造成的,如果你要把他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欲望。就是一种欲望,这种欲望是对权力的渴求,对美色的渴求,对物质享受的渴求,它是许多欲望最后综合到一块儿,导致刘邦做的决定下榻秦宫,但是这个决定立即遭到了两个人的反对,第一个是他的连襟,谁呢?樊哙,那个卖狗肉的狗屠反对,说你不能住这儿。但是他那个连襟呢,是个大老粗,讲不出道理,就说你不能在这儿住,那刘邦当然不听了。第二个反对的张良张,良不像樊哙,樊哙是啥也说不出来就说你不能在这儿住,张良说出道理来,第一,你是怎么进入秦宫的?你想想,你是怎么进来的?要不是秦国的国君暴虐无道,激起天下百姓的反对,你乘势而来,你能进入秦宫吗?当年一个小亭长你能想进到这里边,那是你能进的地方吗?那是你能住的地方吗?这是第一。第二,你想想,作为一个为天下清除暴君的人,他该怎么做?生活应当俭朴啊,你进入秦宫的第一天你就想住到这儿,那你这不是走已经覆灭的秦王的老路吗?《史记》的原话叫“助桀为虐”,我们现在有个成语叫助纣为虐,你这不是做错了吗?这是第二点。第三点,作为一个想干大事的人该怎么样对待别人的忠告呢?《史记》写了两句我们到今天都流传的口头禅叫:“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它不叫良药,《史记》的原文叫“毒药苦口利于病”,张良就说了这三条,刘邦啥话也不说,站起来“还军霸上”,还在野外扎了个大营,就住在霸上,从秦宫里面搬出来了,所以刘邦入关以后办的第一件事,放弃复仇,第二件事“还军霸上”,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要战胜自己,很难的。

画外音:

当布衣出身的刘邦到达秦始皇金碧辉煌的宫殿时,他真有点找不着北的感觉,当年刘邦在咸阳街头看到秦始皇出巡时浩浩荡荡,禁不住发出“大丈夫当如此也”的感慨,今日当荣华富贵出现在刘邦面前时,这个昔日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张良的劝说下竟然用理性克制了自己的欲望,这对一般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但是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刘邦的又一个举动让关中百姓趋之若鹜,那么刘邦到底做了什么?他又为什么这样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