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骄兵之计(第4/9页)

那死去的五人的血渐渐流了出来,慢慢地,在地上形成一汪又一汪的血泊。吕蒙闭上眼睛,感觉它们正汇成一条越来越宽阔的小河,朝自己流淌而来。他发出一声轻若无声的叹息,放开一直盘着的膝盖,站起身,一脚跨到那血色的河流里。

不知过了多久,吕蒙踉跄着走出囚室,准备回家去。出门之后,他模糊地感觉到室外正刮着刺骨的寒风,一片片银白的雪花像数不清的棉絮,在眼前胡乱地飞舞。他一边昏沉沉地走着,一边暗自纳闷,不已经是仲春了吗?怎么又下起雪来了?因为没有抬头看路,他竟在恍惚中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贴身侍卫。

那侍卫忙惶恐肃立,又解释并禀报了些什么。因为心神恍惚,他竟完全没有听清。他抬腿继续往前走,然而,他忽然又见眼前站着一排面目陌生的侍卫。这些侍卫见了他,非但没有招呼,反而对他冷眼而视。吕蒙的心没来由地“突”地一跳,他疑惑地四处看了看,果然,他看见主公孙权就站在那一排侍卫的末尾,正冷冷地望着自己。

“主公!”吕蒙弯下腰去,口内讷讷道。

“谁让你说的?”孙权厉声问。

吕蒙愣住了,一时回不过意。

“谁让你假传我的口谕?”孙权又接着问。

吕蒙忽然醒悟过来,脸上露出幡然悔悟的神情,喃喃道:“哦……哪怕有千言万语,也要一声不出啊!”这是大都督主动罢职前的叮嘱,可是他却完全忘在了脑后。

孙权似乎完全知道他在说什么,他沉声道:“晚了。吕蒙听令,现罢夺你将军职,拘营待罪。”

吕蒙略怔片刻,立即应道:“吕蒙领命!”

吕蒙被侍卫们押下时,脸色平静,眼神坚毅。孙权在一旁看了暗暗纳罕,此人宠辱不惊,不卑不亢,如运用得当,倒是难得的大将之才!

周瑜被罢免三天后,鲁肃奉孙权之命驾着水师部一只小船沿水路来到荆州。和数日前周瑜见到的一样,荆州城风平浪静、固若金汤。也正像周瑜向鲁肃所描述的那样,城关各处刀枪耀目、军威凛然。

不用说,短时间内要攻破这样的城关,在鲁肃看来,不说是绝无可能,也是难于上青天。

因此,当鲁肃在将军阁面见关羽,将一帧精美的帛书放在朱案当中时,他脸上的神情是慎重、平和的,甚至带着某种神圣的意味。在他心中,此举成败与否,不仅关乎主公的颜面,更关系着东吴五十年的安危。

关羽却眯起眼睛,用略带藐视的目光注视着那帛书。“那是何物?”他捻须问道,心里怀疑是张什么请帖、邀约之类。在他看来,东吴地处江南,礼节繁盛,常常用一些徒有其表的什物儿来诱人耳目,实在是累人得很。

“礼单。”鲁肃简短地答道,“闻上将军有一女,年方二八。我主三公子恰好与其同年,真乃天作之合!我主愿与上将军结秦晋之好,成百年和睦。这便是我主求聘将军女的礼单。”鲁肃说着,将那帛书向关羽更拉近了些,好让他看清那上面俊逸的行楷。他准备告诉关羽,为表示诚意,这正是潇洒多才的三公子亲自手书。

然而关羽却没有给他说这句话的机会,他甚至没有睁大眯缝着的眼睛,就微笑着调侃道:“子敬呵,你放礼单的地方,数日前,周瑜想把我的头颅放那儿。”

鲁肃忙赔笑道:“云长兄,周瑜不再是大都督了,他已经被我主罢夺全部职权。东吴也将永远不设大都督。”

关羽面露诧异,接着又微微一笑:“哦!这是为何?”

鲁肃正色道:“位高权重,尾大不掉。”

关羽却摇摇头:“我是问为何罢免周瑜?”

“因为他不遵我主联手抗曹大计,为了取回荆州而不惜与将军开战。”鲁肃道。

“孙权真乃明主啊,在下好生敬佩!如此说来,你们不想取回荆州了?”关羽赞叹道,一边摇头,一边面露几缕讥讽。

鲁肃摇了摇头,道:“想,做梦都想!可醒来后便心明如镜,孙刘联盟,大于一座荆州城。取一城而至孙刘反目,是因小失大。孙刘两败。”

关羽闻言,忙站起身,朝鲁肃作揖道:“孙权明智,子敬高义。有你二人做主,荆州无东顾之忧了。”

鲁肃也忙起身,笑道:“就是嘛!如此简单的道理,公瑾却要说得杀气腾腾,闹得大伙眼里只见杀机,不见道理……”

然而,不等鲁肃说完,关羽却突然沉下脸来,转过身去,沉声道:“可我宁愿相信周公瑾的杀机,也不相信鲁子敬的道理!”

“云长这是什么话?”鲁肃面露讶异,胸腔里却突突地直跳起来。

“江东周瑜,只要活着就必取荆州。就算他死了,阴魂也会犯荆州,你们根本拦不住他。”关羽缓了缓语气,沉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