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骄兵之计(第5/9页)

“云长为何如此偏执?!”鲁肃怒声道。

关羽默然了一会儿,然后感叹道:“子敬啊,我如果是你江东将士,也会立誓夺取荆州的。我和周瑜人同此心,心同此志。而你主所谓的联姻哪、和睦哪,不过皆属缓兵之计罢了。”

鲁肃气得涨红了脸,失态地大叫:“云长一叶障目,满口胡言!”

关羽却微微笑着,一副稳如泰山的模样,他甚至改用了一副拉家常的语调,用劝慰的语气对鲁肃道:“对了子敬,还记我大哥娶孙小妹的事吗?我大哥差点把命送在东吴!我想问你们主公一句,你们江东,除了嫁娶之外,别无安天下的良策了吗?”

鲁肃听到这里,已经掩饰不住内心的悲愤,他满眼含泪,两手颤抖地将案上的帛书慢慢卷起,颤声道:“看来,上将军是要和我江东拒亲了。”

关羽却毫无心肝地哈哈一笑:“我虎女焉能嫁犬子……”

这时,就连伫立在关羽身后的关平,也忍不住失声拦阻道:“父亲……”

关羽止住笑容,冷冷地望着鲁肃。

此时的鲁肃已经不能用挨了当头一棒来形容,他的心肺、大脑,全部被烈火炙烤着!他愤怒地盯了得意扬扬的关羽一眼,四肢如被电击般剧烈颤抖。接着,他像一个手脚不灵便之人似的,勉强卷好帛书,趔趄着朝关羽匆匆一折腰,做了一个深深长揖,痛声道:“云长呵,你如此污辱我主,你知道我主会如何作答?”

“发兵攻打荆州!”关羽冷冰冰地回答。

“不!我主会说,无论云长如何辱我,我绝不坏孙刘联盟,绝不攻取荆州!云长呵,国之安危,大于主之荣辱!告辞!”

鲁肃言罢,也不看关羽,便强忍着内心痛苦,昂首步出将军阁,只留下关羽父子在他背后发怔……

半个时辰之后,鲁肃在关平的陪送下,昂首步下荆州城道。城关上,关羽遥遥长揖,他也装作没看见。

直至他回到江面,跨上来时的小船。江风吹起他薄薄的长衫,他将整个人转向荆州城关的背面,泪水才在他浑浊的老眼中溢出,顺着他沟壑丛生的黄胖脸,流到了已经麻木得失去了知觉的唇边。不过是短短半日,他的鬓角已经多出了两丛银白的色块,他仿佛一下子老去了许多。

小船开动了,很快,他和他在荆州收到的屈辱,将伴着一曲江水流回江东。他不知道,主公孙权得到回音之后,会作何反应,更不知道,接下来的荆州,会有如何曲折多舛的命运。

荆州啊,你这让人魂系的雄关!你让多少人为你折腰,又让多少人为你蒙羞!

鲁肃不知道,在他头顶的城关之上,关羽正动情地目送着他,而且在关羽心里,也是同样的默念与感叹。荆州啊,荆州,你何时才能有安宁之日?

“父亲,孙权是在施缓兵之计吗?他们会暗中攻取荆州吗?”在关羽身后,关平语气热切地追问。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稍一犹豫之后,关羽这样回答。

关平竭力睁大了眼睛,眼睁睁看着鲁肃的小船如一枚弯弯的落叶,渐渐卷入浩浩汤汤的江水之中。和东吴大都督周瑜离去时的阴风恻恻不同,今日挂着斜阳的天际霞光掩映、辉煌灿烂,同任何风波欲来的短暂平静一样,江上如诗如画的美景,宛如一道强烈的闪电,深深地烙在了关平的心里。

鲁肃回到江东时,已是幽暗的黄昏晚景,他从主公的一个侍卫那儿得知,主公正在吴山狩猎。考虑到军机不可延误,他直接去了狩猎的山涧。和他料想的一样,那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空旷之地,有飞禽,有走兽,有连绵的草地和数不清的杂树繁花,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不是一场严格意义上的狩猎,而是有近百名将士争先恐后参与围观的赌射。那插满花花绿绿大纛的山脚下,将士们身着铠甲,手持刀剑,围着酒案、箭台、活靶,胡服骑射,壮言豪饮,怎一个热闹了得!

鲁肃走近的时候,众将士正在赌鸟,好几位将军在百米处各执一弓,挽弓待发。不远处的山旯旮里,一个士卒正在执掌一张巨大的丝网,那网中捂着无数只刚被捕获的活鸟。那士卒不是别人,正是刚刚被贬的水师将军吕蒙。

一位将满弓几乎拉断的独眼将军,朝吕蒙大喝一声:“纳命来!”

吕蒙不应,只迅速从网中捉出一只鸟儿向高空一掷。那久被束缚的鸟儿乍获自由,兴奋地吱吱直叫,振翅飞向云天。

那可怜的生灵不知道,在它逃离的那一刻,瞄准它的不光有那只丑陋的独眼,还有一双不动声色的老眼,一位老将正在离独眼将军不远的地方弯弓射击。

结果,它的翅膀刚刚触及第一缕云朵,两只利箭同时“嗖”地往它飞来。它抖了抖翅膀,躲开了独眼将军从左后侧射来的那支,可不幸的是,与此同时,另一支从右侧翼飞来的箭矢却残忍又精准地击中了它的尾腹,并从它小小的身体里穿膛而过。它扇动着小小的翅膀,在空中艰难地飘摇了一会儿之后,“噗”的一声掉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