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第43/60页)
王怀文在此战担当的侦察兵的职责,同样的,就因为这个角色,他被郑军俘虏。王世充则一如既往的展现了他的“风度”,对其宽言抚慰,为了彻底收服王怀文,王世充甚至将其带在身边,不作任何戒备。
这种方式,称作“诛心”,也不是王世充发明的,当日李密诛杀翟让后,就有过“独骑入其营,历加抚谕”的表现;一般来说,被这样对待的将领,都会从此死心塌地的追随新老大,当然——只是“一般来说”而已。
王怀文,很不幸,不在一个“一般来说”的范畴中。
二月十四日,王世充出右掖门(南城最西门),面对洛水列阵——当然,王怀文就在他的旁边。就在此时,王怀文突然向王世充刺出了长矛,亏得王世充一直暗穿着盔甲,才让长矛折断,不能刺入。然而,突遭此变时,王世充却失去了一贯的敏锐,他呆呆的骑在马上,不发一词,就像石化了一般。
王怀文没有刺死王世充,但他也顾不了那么多了,霎时之间,他骑马飞奔,准备杀回唐阵——只是,想要从郑军的地盘脱逃,又谈何容易?跑到半路,终于还是被郑军追上,捕获诛杀。
在王怀文刺出长矛的那一刻,王世充内心一定非常的苦涩,他一定觉得此战必败无疑了,因为,在“诛心”的层面上,他被李世民秒杀了。直到整个事件之后,王世充才恢复了常态,恢复到了那个装神弄鬼的巫婆式的模样。
据说,回到洛阳后,王世充悄悄脱掉了他的暗甲,然后脱光上衣给文武百官展示:“你们看看,王怀文用长矛刺我,却不能伤我分毫,岂非上天旨意?”
当然,他这番话,可能也就是骗骗程知节口中的“下愚”了吧,跟随他多年的将领,大概没人会相信他的这套鬼话了。
很快,就有人打了王世充的脸。此人叫做郑颋,是李密的人,在偃师决战中,他曾对魏征的提议不屑一顾,认为是老生常谈,但是,正因为没有采纳“老生常谈”,郑颋才最终落到了王世充的手里。
郑颋看不上王世充,一直以来都是,所以,尽管王世充任其为御史大夫,对其礼敬有加,但是,郑颋却一直假称自己有病,从来不参与政务管理。
此次,当王世充上演了那一出刀枪不入的闹剧后,沉默多时的郑颋发话了,他说:“我只听说佛家有金刚不坏之身,现在来看,陛下必定就是金刚无疑了。我何其有幸,得以降生在真佛临世的年代!所以,请让我放弃官职,剃光头发,出家为僧,普度众生,为陛下增添神武!”
王世充何其奸诈?他当然立即明白了郑颋的意思,他知道这小子聪明得很,不可能相信他那套鬼把戏,他无非是想借此机会躲避这场是非,他的最终目的,不就是不想为他王世充卖命么?王世充自然立即拒绝了郑颋的提议,说朝廷高官皈依佛门,影响不好,等战事结束之后,你再来表达你的意愿,行么?
郑颋表示不行,王世充又表示必须行,到最后,胳膊没拧过大腿……
郑颋怏怏不乐的回了家,对着妻子表达了自己的悲凉,他说:“吾束发从官,志慕名节,不幸遭遇乱世,流离至此,侧身猜忌之朝,累足危亡之地,智力浅薄,无以自全。人生会当有死,早晚何殊?姑从吾所好,死亦无憾!”
“侧身猜忌之朝,累足危亡之地”,这才是郑颋对王世充的真实看法;“智力浅薄,无以自全”,这才是他想要出家为僧的真实原因;现在,愿望破灭了,但是,“人生会当有死”,能够照着自己的心愿,则“死亦无憾”!
而后,郑颋便不顾王世充的反对,毅然决然的剃度出家了。
当王世充听到这个消息,不觉勃然大怒:“这小子一定认为我必然失败,所以打算苟且偷生!如不杀之,何以制众!”
而后,王世充就将郑颋押到刑场斩首了。在行刑时,据说郑颋神色自若,谈笑风生,一如从前,连旁边围观群众都为他感到悲怆。
郑颋出家,大大的扇了王世充的耳光;然而,王世充不能将错就错,却自己暴露了自己的狡诈,将他的演技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
一个演员,最重要的自我修养,是入戏,只有当他投入这场戏剧,相信这场戏剧,他才能让别人去相信他;但很可惜,王世充这个演员,演技实在浮夸,他没有能入戏,所以,看客们也就无法再去相信他了。
不管王世充愿不愿意承认,他的失败,也只在早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