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第34/60页)
次年正月三十,徐世绩和郭孝恪抵达了长安;而曹旦则攻取了济州,而后,深感此地不宜久留,就退回了铭州。
二月,窦建德攻打李才相,将其诛杀。
自此,徐世绩跟窦建德的较量,算是彻底分出了胜负——黎阳,彻底落入了窦建德的手中。
当然,窦建德的外交策略,向来是以和为贵,该年九月,当李渊派遣使者前来求和时,窦建德也就将同安长公主放了回去。
由于窦建德的地盘跟唐王朝并不接壤,因此,窦建德跟唐王朝唯一的瓜葛,也就是在幽州跟罗艺的较量了。可悲的是,在五月和十月的两次进攻中,窦建德都没能讨到便宜,他也一直不能清除唐王朝在北部给他造成的威胁。
然后,窦建德就转而攻击孟海公了,再然后,窦建德就见到了王世充使者。
此时的窦建德和王世充的关系,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恶劣。
在公元619年十月,当时王世充曾率军东进,一度兵临黎阳。当时的窦建德还没有拿下黎阳,正准备绕道攻击卫州,王世充此来,自是颇有些趁火打劫的意味。窦建德对王世充的行动当然是百分之一百二的不爽,于是,在十一月,窦建德出击殷州(河南省获嘉县),进行报复(杀掠居人,焚烧积聚,以报黎阳之役)。
因为这个关系,窦建德跟王世充闹得很僵,自此便老死不相往来。
无事不登三宝殿,王世充突然派使者前来,窦建德也知道,可能情况不妙了。
王世充的情况确实很不妙,当然,用“不妙”还不足以道其万一,应该换个词——快完了。在李世民的攻击下,王世充“快完了”。
枭雄离歌之王世充Ⅰ——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
跟根基稳固的夏政权不同,郑政权从建立之日起,就处于危机之中。
郑国是从一片废墟中建立起来的,由于李密跟隋军在东都的长期相持,当李密被击败后,实际上王世充就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在击败李密之后,王世充也曾试图开疆辟土,稳固住自己的地盘。在公元619年三月三日,他曾进攻唐政府的谷州(河南省新安县)和熊州。结果很不幸,王世充吃了瘪,被史万宝(这位老兄就是最终搞定李密的那位)击败。
而后,王世充又试图进攻新安(谷州州城),但是,当时的王世充也没有信心能够攻下此地,只不过是做做样子,表明他有雄心壮志,顺便,为他最终篡位营造声势。当时,王世充已经跟朝内的马屁精们开始讨论篡位事宜了,结果,有个哥们叫李世英的当时就扇了王世充一记重重的耳光。
李世英是这么说的:“四方人士前来归附东都,不过是认为你能使隋朝中兴。如今全国九州之地(大禹在治水成功后,将古中国划分为九州),你连一州都没有肃清,就迫不及待想要登位称帝,恐怕远方之人都会因此而远离你吧。”
什么叫打脸?这就叫打脸啊!
没错,截至目前为止,王世充的地盘也就是东都洛阳周围那一亩三分地,而且,还没有能完全搞定;他目前所取得唯一值得称道的军事成就,就是击败李密,就这,还是在屡战屡败之后取得的;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然后王世充就连熊州和谷州都搞不定,而且,非但搞不定,还没信心搞定……
依靠着这样的根基,就想登基称帝,如李世英所说,确实难以持久。
当然咯,王世充终究也没有鸟李世英,他一面称赞李世英说得对,另一面,却忙着安排手下去逼宫,过不多久,他就受九锡之礼了……
王世充对待李世英的方式,是非常典型的“王世充风格”。所谓“王世充风格”,简单说,就是嘴上一套,面上一套,背地里又是一套,心里还想着另一套;王世充待人接物的方式,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假。
于郑政权而言,地盘狭小,军力不振,这还都是小问题,毕竟地盘和军力,可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慢慢发展起来,隋末群豪大部分人,都是这么过来的;真正的大问题,乃是人心不齐。
导致人心不齐的因素,就是那一个字——假。
王世充在篡位之前,是东都政府的太尉,为了给篡位做准备,他将所有东都内外的知名人士,都任命为太尉府的属官。其后,太尉府就成为了东都政府的权力中心,王世充乃大权在握。为了进一步招揽人才,收拢人心,王世充在太尉府门前竖了三块门牌,内容如下:
一、征求有知识有见解有能力,可堪大任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