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第33/60页)
想要在窦建德的地盘干掉窦建德,自然是痴人说梦,但是,如果将窦建德调离了他的老巢,下手起来,就相对容易多了。
这个方案依然存在风险,徐世绩未必能够一举干掉窦建德,他也未必能够如愿找到他的父亲,但是,想要救父叛逃,这是所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就算有风险,也要尽力一搏了。
然而,可惜的,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出了问题——徐世绩没有等来窦建德。
窦建德之所以没有来,倒也不是因为看穿了徐世绩的鬼蜮伎俩,而是因为,他的曹皇后,就快生孩子了,他要当爹了。
窦建德起兵反隋,是因为他的家人均被官府诛杀,没人比窦建德更了解失去亲人的痛苦,也没人比窦建德更在乎家人,因此,在妻子临产之际,窦建德选择了留在妻子身边。
曹皇后的生产似乎很不顺利,以此,窦建德也便不免耽搁了些时日。
当然,窦建德没有如期而至,对于徐世绩也不全是坏消息;好消息是,窦建德可以趁着这段时间,扩展自己的实力——光凭他的三千人马,就想要一举干掉窦建德,实在太难了。徐世绩之所以将窦建德骗到河南,原因不仅仅是窦建德对河南不熟,还有另一点——徐世绩对河南很熟。
当日李密率领瓦岗军呼风唤雨时,一大批的叛军头目前往投奔,作为瓦岗军的高级将领,徐世绩在江湖上也不免有些名气。当时,据守孟津中潬(河南省孟津县东黄河中小岛)的叛军头目李才相(号称李商胡,手里头有五千人)就闻名而来,跟徐世绩拜了把子;然后,李才相还带徐世绩去拜见了他的母亲霍氏。
这位霍氏可不是什么等闲之辈,也是骑射俱佳的女中豪杰,自号霍总管,也在江湖上有些名头。霍氏见到徐世绩的时候,据说是泪流满面,向其控诉起来了,她说:“窦家横行霸道,你怎么还为他卖命呢?”
霍氏控诉的人,其实不姓窦,但跟窦家也脱不了关系——曹旦。这位曹旦,就是曹皇后的老哥,窦建德的大舅子,夏政权的国舅爷,平日里在夏国就横着走,这回来到了河南,也是牛逼得很,不断的外出抢掠,搞得河南各个山头,都对他怨声载道。国舅爷惹出了祸,要受的,当然还是窦建德本人。
徐世绩也只能劝道:“娘亲不要焦急,不出一个月,我一定将其诛杀,到时候,咱一起投奔唐政府,保证都有荣华富贵。”
徐世绩所能说的,也就只有这么多,虽说是拜了把子,但是,人心隔肚皮,徐世绩还是要留着一手。
然而,有时候世事就是这么诡异,徐世绩这番夹杂了很多信息的发言,却被直肠子的霍氏简单的给理解了,霍氏只理解到了这样的层面——徐世绩已经答应帮忙了;所以,接下来——事不宜迟,趁早动手。
就在徐世绩跟李才相拜把子的当天晚上,李才相设宴招待了曹旦部下军官二三十人,将他们灌醉后,尽数格杀;但是,还漏了两个——高雅贤和阮君明。高雅贤和阮君明当时都留在了黄河北岸,还没有南渡。于是,李才相派遣大船四艘,去北岸运送部队三百人,在大船驶向河中央时,将其一网打尽。
李才相谋事已是相当机密,但是,谋事在人,成事却要看天。在黄河中央的那些人,确实死得差不多了,但是,光差不多是远远不够的——有个兽医就逃了出去,拼命游回了南岸,将变乱通报了曹旦,曹旦于是做好了准备。
当然,更悲剧的是,不光是徐世绩对李才相防了一手,李才相也对徐世绩防了一手——徐世绩没有将他的计划和盘托出;而李才相,则试图造成既定事实,让徐世绩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李才相直到动手之后,才通知了徐世绩。
徐世绩的大营毗邻曹旦,如果李才相在没出手之前就告诉了徐世绩,那么,徐世绩就可以在曹旦毫无察觉之时进行突袭;如今,因为你防我,我防你,当徐世绩得到了情报时,曹旦已经严加戒备。
郭孝恪还是劝徐世绩动手,但是,徐世绩却犹豫不决。在犹豫之后,徐世绩还是选择了放弃,他带着郭孝恪等几十人,去投奔了唐王朝。
如此这般,李才相就只能孤军奋战了,他击败了阮君明,却放跑了高雅贤,而曹旦方面,因为徐世绩不战而走,毫发无损;自此,李才相的计划宣告失败。
对李才相的行动,最感到欲哭无泪的,莫过于徐世绩,因为,一切都完了。
夏国官员议论纷纷,都说要诛杀徐盖,幸亏窦建德表示徐世绩是忠臣,老爹无罪,徐盖才最终躲过了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