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第31/60页)
这次“半渡而击”终于取得了成效,夏军(窦建德部)大败,自此竟无法接近幽州,无奈只能转掠霍堡、雍奴等地,结果又遭到了罗艺的拦击,夏军再次大败。而后,双方对峙百余日,窦建德竟无力更进一步,最后只能返回乐寿。
这是窦建德第一次败在罗艺的手里,但不是最后一次,事实上,直到窦建德走到他人生的终点,他也没有战胜过罗艺……
而后,窦建德等来了宇文化及。
公元619年闰二月,宇文化及大肆收买各路叛军——看来,囤点钱也是有用的;果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隋末打响反动第一枪的王薄同志就上套了(哥们混得也惨了点,到现在还这半死不活样),进入聊城,帮忙协防。
这回,宇文化及算是找错人了。其实,窦建德想要干宇文化及很久了,只是一直苦于找不到机会,这次宇文化及自己找上门来,还有啥可说呢?
窦建德何以如此想干宇文化及呢?看看下面一段对话就知道了:
建德谓其纳言宋正本及德绍曰:“吾,隋民也;隋,吾君也。今化及杀之,大逆不道,乃吾仇,欲为天下诛之,何如?”
正本等曰:“大王奋布衣,起漳南,隋之列城莫不争附者,以能杖顺扶义、安四方也。化及为隋姻里,倚之不疑,今戕君而移其国,仇不共天,请鼓行执其罪。”建德善之。
(出自《旧唐书·窦建德列传》)
窦建德能够发展到今天,靠的就是他的那套“忠君节义”的儒家道德观——诚如宋正本所言,窦建德一介布衣,混到今天这个份上,靠啥?“能杖顺扶义、安四方也”!而宇文化及是啥样的人?那是“仇不共天”的反贼啊。要能亲手诛杀这样的人,窦建德在他的精神文明建设上,不就又迈出了意义深远的一步么?
所以,宇文化及别喊冤,谁让你这么有被干的价值呢?
窦建德率军前来讨伐,宇文化及立即出城迎击,只是,不凑巧,活该他倒霉——窦建德跟罗艺的较量中,碰了一鼻子灰,正是不爽的时候,正想找个软柿子,干他一场,泻泻火呢……
如今的宇文化及,部众都走得差不多了,还没走的,也没心思打仗了,所以,尽管他所率的是“骁果”,但此时,也只是个“软柿子”了。
于是,宇文化及在较量中,就连连吃瘪,窦建德就连战连胜,打到后来,宇文化及终于扛不住了,准备进城死守了……
还守得了么?王薄同志,虽说混的不咋地,但混到今天还活着,至少说明一点——有眼力见;眼见宇文化及要完蛋,他立即开城投降。于是,窦建德轻松入城,然后就生擒了宇文化及一干人等。
在生擒了宇文化及之后,窦建德还搞了一出政治秀:先是入城谒见萧皇后;然后又全身缟素,为隋炀帝举哀;而后安抚隋朝官员;然后将宇文智及、杨士览、元武达、许弘仁、孟景等人全部斩首,将宇文化及及其子宇文承基、宇文承趾押至襄国斩首;但最要紧的,传国玉玺落到了窦建德手里。
干掉了天下共诛之的宇文化及,窦建德的声望,再次达到了一个顶峰;在隋末群豪中,窦建德终于成为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让我们用《旧唐书·窦建德列传》的一段文字,来为他的崛起做个注解吧:
建德性约素,不喜食肉,饭脱粟加蔬具,妻曹未尝衣纨绮。及为王,妾侍裁十数。每下城破敌,赀宝并散赉将士。至是,得隋宫人尚千数,悉放去;其文武、骁果尚万余,各听所之。
窦建德的一系列举措,让夏国成为了一片人间乐土,《资治通鉴》说道:
窦建德铭州劝课农桑,境内无盗,商旅野宿。
(这是窦建德在公元619年迁都铭州后的情况)
这段文字,其实可以简略成四个字——仁者无敌!
英雄悲歌之窦建德Ⅲ——你防我,我防你
公元620年十一月,彼时正在周桥(山东省定陶县东南)攻击孟海公的窦建德,突然接到了一个意外人士的来访——王世充的使者。
窦建德和王世充,已经很长时间以来,都没有使节的来往了,用现代外交术语说,夏政权和郑政权已经断绝外交关系很久了。
当日窦建德除掉了宇文化及后,曾派使者前往洛阳,上疏杨侗,禀报此事,当时杨侗还封窦建德为夏王;但是,这也是窦建德跟王世充最后的来往了。其后不久,王世充废君自立,窦建德也就断绝了跟他的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