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第29/60页)
好办法吧?用斯诺克术语说,这叫“连打带防”。当然,从窦建德内心而言,他更倾向于打,而不是降;他有退路,但是,他不想用到这条退路。
可惜的是,老天似乎在捉弄窦建德,就在窦建德逼近薛世雄大营、仅剩一里时,天色已经微明……这是天意么?窦建德找来了部众,征询他们的意见,说咱是不是干脆直接投降呢?
更奇的是,就在窦建德议论未定之际,老天又给窦建德开了个玩笑——突然之间,天降大雾,周围雾气缭绕,人面不识……
这是个善意的玩笑!窦建德认为,这是天助我也!
接下来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隋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一群人翻墙而逃,薛世雄喊破了嗓子,也控制不住局面;而老头无奈之下,只能带着左右侍从几十人,趁乱逃出生天。抵达涿郡后,老爷子大觉耻辱,过不多时,就愤懑而终。
于是,窦建德进抵河间郡,开始了围城作战。
悲催的是,进展很不顺利,窦建德在这打了足足一年多,居然被钉得动弹不得。驻守于此的,是王琮,此公在此抵御叛军多时,守得稳如泰山,来来往往这么多叛军,谁也占不到他的便宜。
然而,窦建德有一点是很让人艳羡的——运气。跟李密同志每到关键时刻就运气差到离谱不同,窦建德每到关键时刻,运气都会好到离谱。此次围城作战,要说丝毫没有攻拔的迹象,但就在此时,却从江都传来了杨广遇难的消息。
河间城内一片哀号,王琮令三军缟素,为杨广设祭,连城墙上的将士都一片痛哭之声。窦建德礼节性的派了个使者前往城内致哀,然后,让窦建德都没想到的是,这位使者回来后,却带来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好消息——王琮要投降!
情理之中——杨广都死了,隋朝也基本完了,王琮已经没有卖命的对象了,此时投降,自也合情合理;意料之外——王琮这个硬骨头,已经抵抗了一年多了,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会选择献城投降……
得到消息后,窦建德令部队后撤三十里,设下饮食,招待王琮。王琮见到窦建德之后,大谈杨广之不幸,国难之深重,匍匐在地,嚎哭不已;窦建德见他如此伤心,也不免为其忠义肃然起敬,也陪着流了几滴泪。
窦建德准备接受王琮;但是,他的部众,却有不同意见。这帮人表示,王琮抵抗了我们一年多,部众伤亡惨重,已经无力再战,这才说要投降;对付这种货色,唯一的办法——烹杀!
土匪就是土匪,想事情永远都是这么直线型。
然后,窦建德说了下面一番话:“琮,忠臣也,吾方赏之以劝事君,奈何杀之!往在高鸡泊为盗,容可妄杀人;今欲安百姓,定天下,岂得害忠良乎!”
部众是土匪,但是土匪头子,却不只是想当个土匪;窦建德有更高的追求,他有更大的野心,他已经不容许自己继续“高鸡泊为盗”的生活,他想要做的,乃是“安百姓,定天下”,所以,他要好好对待王琮这位忠臣,他要让全天下都知道,他,窦建德,是一位拥有着怎样价值取向的人物。
起义军跟一般土匪的区别——有没有“主义”。从这一刻起,窦建德的部队,就已经不再是打家劫舍的土匪,而是济世安民的义军。
再然后,窦建德下达严令,说我知道部队里有不少人跟王琮有仇,但是,这些人如果胆敢轻举妄动,立即夷灭三族,绝不姑息!于是,窦建德任王琮为瀛州刺史(瀛州就是河间郡,改了个名儿而已)。
消息传出后,河北震动,各郡县得到消息后,前往投降的,络绎不绝。
所谓“主义”,就是有这样的魔力,它能起到百万雄兵不能起到的作用。在其他叛军纷纷动用武力屠城掠地之时,窦建德却始终致力于传达价值观。就是这样的差别,让窦建德能够在这么多叛军中脱颖而出。
窦建德曾经抓获了一个隋朝小吏张玄素,一度窦建德想把他处死;但在行刑的当日,却有县城父老一千余人跪在府衙之前,嚎哭流泪,要求代张玄素受刑。这些人表示,张玄素是个清廉公正的好官,这种人都杀,怎么劝导天下人做好事?
窦建德于是将其释放,命他处理司法诉讼,被其坚决拒绝;后来直到江都杨广罹难的消息传来,张玄素才出任黄门侍郎。
此外,窦建德还广纳贤才,宋正本就是在这个时候成为其幕僚的。
该年十一月,不断有祥瑞出现,窦建德遂改年号为“五凤”,改国号为“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