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第27/60页)

这就说明,读历史还是有用的,杨义臣这次作战,跟王翦简直如出一辙,想必是熟读了历史,仔细研究过这段战例了。

张金称逃到了清河郡,清河郡谁的地盘呢?不巧的是,杨善会的地盘。这位哥们可不是好惹的,不败将军,自打隋末大乱以来,跟叛军交战,大小七百余战未尝败绩,这是什么概念?于是,张金称就很不走运,过不多久就被杨善会给逮了,下场很是惨痛——吏立木于市,悬其头,张其手足,令仇家割食之;未死间,歌讴不辍。当然,还是得说张金称这哥们有骨气,至死不讨饶,是爷们。

杨义臣初战告捷,接下来,下一个对手——高士达。

此前,涿郡通守郭绚已经跟高士达打过照面了,输了个一塌糊涂,性命都赔里头了,但是,要说的是,他不是输给了高士达,而是输给了窦建德。

彼时的窦建德,因为一家老小被杀了个干净,无奈之下,只能拉了两百个弟兄落草为寇,但因为势单力薄,所以先去投靠了个人,谁呢?高士达!

高士达是个大老粗,说实话没太大本事,窦建德虽说是他小弟,但其实论能耐论威望,远比高士达要强。高士达也有自知之明,知道郭绚也是平叛名将——及山东盗贼起,绚逐捕之,多所克获。时诸郡无复完者,唯涿郡独全;觉得打不过,就把兵权交给了窦建德。

窦建德就让高士达稳坐中军帐,留在后方守辎重,然后他自己亲自带了七千精兵,干什么去呢?请降去!窦建德就派人去郭绚那儿,说高士达这混蛋不是东西,我们家老窦早看他不顺眼了,这次蒙将军亲往征伐,想要弃暗投明,如果郭将军信得过,我们老窦愿充先锋,送您一份见面礼。

这位郭绚大概也觉着自己威名在外,匪党们都怕了,这次听说叛军内部出了内讧,就认为理当如此,表示信得过窦建德,咱走吧。于是,郭绚就跟着窦建德到了长河,也不防备,结果窦建德一看时机成熟,瞬间翻脸,郭绚部大乱,被杀数千人,他自己也被窦建德砍了头。

郭绚死后,据说涿郡父老还很悲伤——人吏哭之,数月不止。

郭绚是个名将,而打败名将的窦建德自然也是一战成名,江湖上名号也响亮了,张金称那些残部,也都纷纷来投奔他。

窦建德这么风光,老实说,高士达心里头是觉得有些别扭的,他自己一个老大,风头被手下小弟抢了,天长日久的,他这老大还怎么当?所以,这次杨义臣来征讨高鸡泊,高士达就有些自己的小主意。

当时窦建德也劝高士达:“历观隋将,善用兵者无如义臣。今灭张金称而来,其锋不可当。请引兵避之,使其欲战不得,坐费岁月,将士疲倦。然后乘间击之,乃可破也。不然,恐非公之敌。”意思是,高大哥您不要犯拧,您打不了杨义臣,还是避其锋芒,瞅准时机再说。

高士达听了这话,我估计,心里头不是滋味儿,窦建德这是吃果果的看不起他啊——一个被小弟看不起的老大,还算什么老大?你窦建德能搞掉郭绚,我高士达还摆不平个杨义臣?我能让小弟看不起吗?高士达听不进去窦建德的建议,觉着是骡子是马,得拉出去溜溜。

于是,高士达就让窦建德守营,自己带着精锐出去了,结果刚开始还不错,打了个小胜仗,然后高士达就得意了。高士达这一得意,就要让手下跟他同贺,知道他们老大不是吃白饭的,老大就是老大,于是就摆了桌酒,自顾自搞庆功宴了。大家说,这不是瞎胡闹吗?

窦建德在后方,听说那边高士达都摆庆功宴了,当时就觉得要出问题:“东海公未有破敌,遽自矜大,祸至不久矣!”其实吧,东海公搞这么一出,说白了,还不是被窦建德给逼的?窦建德这小弟功高震了主,你让老大情何以堪?

当然了,不管高士达是怎么想的吧,窦建德的看法也是有道理的,杨义臣毕竟是杨义臣啊,能是打个小败仗就搞的定的?果如窦建德所料,五天之后,高士达就倒霉了,杨义臣就击破了高士达所部,将其斩首,又一路长驱直进,逼向了叛军营寨。窦建德于是引军奋击,然则寡不敌众,营内溃不成军,窦建德只能率百余骑逃命去也;后来一路逃到了饶阳,一看守备空虚,先夺了再说,于是慢慢收拢人马,这才重新聚集了三千多人。

杨义臣打了这么一胜仗,高士达也死了,觉着这股叛军也就这么回事了,不足为虑了,就准备换个地方,搞别的叛军去了,于是就闪了。

杨义臣这一闪,窦建德总算是喘了口气,于是回到平原郡,收拢高士达残兵,又为其发丧,总之是把一个“义”字给做充分了。窦建德这么讲义气,江湖上的弟兄也都给他面子,于是不久之后,窦建德的势力又壮大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