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第25/60页)
公元619年五月,杨侑去世,年仅十五岁,死因“不明”。
当然,死因到底明不明,只由一件事决定——拥立他的人,最终是否成功。被失败者拥立的傀儡皇帝,死因一定是明了的,杨侗之死,在史书上就记载的极为详尽,读之令人落泪;而与之相应,隋朝第四位名义皇帝,在宇文化及弑杀杨广之后所立的杨浩,虽然对他的死,史书没怎么大肆渲染,但起码死因是明确的;唯一死因不明的人,是杨侑,因为,死因不得不“不明”。
所以,让我们说说杨浩吧,或者说,说说宇文化及吧。
在西归的道路为李密所止后,宇文化及带着他的两万人马,向北部窜逃。
此时的宇文化及情况非常之惨,理由非常简单,前文已经说过——众叛亲离。在宇文化及北上之时,就有陈智略、樊文超和张童儿各领所部投奔了李密;在抵达魏县后,又有张恺和陈伯商议出走一事,只是议事不秘,为宇文化及所诛。
能走的都走了,想走的还没走的被杀了,其他人正在考虑怎么走;宇文化及的部队,已成了一盘散沙,再也攥不到一起去了……
面对如此困局,怎么办呢?于榆木脑袋的宇文化及而言,情况明摆着——没法办。在没法办的情况下,宇文化及就只能借酒消愁了,而他的靠得住的酒友,也就只剩下了一个——宇文智及。于是,弟兄二人成天饮酒听乐,但是,如后世歌手黄安所言,借酒消愁愁更愁,有时候喝多了,反而愁上心头。
有一次,宇文化及就喝多了,很醉了,就敞开了心扉,将肚子里的话一吐为快,数落起了宇文智及:“那事儿,我此前根本就不知道,是你,就是你,你来强逼着我干的。现在好了吧?想要回长安,路被堵上了,回不去了,现如今,人马也快逃光了;如今背负着弑君的恶名,天下之大,哪有我们的容身之地?现在我们全族尽灭,难道不是你这小子造成的么?”
说着说着,宇文化及也是情绪崩溃了,抱着两个儿子,痛哭起来。
宇文化及这番话,说对了一半,确实这事儿是宇文智及让他干的,但是,还说错了一半——你要不想干,难不成老弟还能把刀架你脖子上?
宇文智及听老哥那么数落他,自然一肚子不爽,也就反唇相讥:“哟呵,现在后悔了?当日事成之后,你不是挺乐呵吗?当时怎么没想到分我一杯羹啊?现在要败了,你要把责任推给我了?你怎么不杀了我,去投奔窦建德呢?”
当然,这次吵闹,只是兄弟间喝醉了酒之后,多次吵闹中的一次。因为心情不快,兄弟二人吵起嘴来,也就顾不上那么许多了,拣什么就说什么。当然,吵完之后,一觉醒来,也就什么都忘了,然后也就只能接着喝了。
众叛亲离的状况,继续在蔓延,不断有士卒开小差出走,宇文化及防不胜防,此时的他,也终于意识到自己要完蛋了。当然,即便是完蛋,宇文化及也想,过把瘾再死吧——人生一世,不当几天皇帝,岂不是亏得慌?
于是,杨浩走完了他的人生路,死因是——鸩杀。
然后,宇文化及在魏县称帝,国号许,年号天寿。
杨浩的死因之所以如此明白,是因为宇文化及注定要失败了,而干掉他的人,他的弟弟宇文智及已经说过了——窦建德!
隋朝亡了,但是,唐朝,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英雄悲歌之窦建德Ⅰ——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领导
宇文化及虽然称帝,但他这个皇帝,是标准的光杆皇帝,没人不说,更重要的是——没地。宇文化及现在终于想通了,没有地盘怎么办?得抢啊!于是,宇文化及发兵攻打魏州(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北),结果很不幸,整整打了四十天,结果是——没打下来。而且,虐人不成反被虐,在魏州的这场仗,宇文化及损失了一千余人,这让本就捉襟见肘的人手更显局促。
搞不定魏州怎么办?宇文化及的想法是,换个地方吧。宇文化及选择了聊城——窦建德的地盘!
如今的窦建德,早不是当年那个寄人篱下的窦建德,他如今有地盘,有人马,在公元618年,还建立了大夏政权;在隋末天下群豪中,他就算不是最出彩的,大概也是最出彩的之一了。
现在就让我们把时间稍稍推前,来看看窦建德是怎样从山东群盗中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小人物,最终成长为割据一方的枭雄吧。
在窦建德的成长史中,他最需要感谢的是两个人:一是李密,这点很好理解,因为李密在瓦岗军的军事首演,就干掉了山东叛军的集体噩梦——张须陀;而后,脱颖而出的瓦岗军就成功吸引了隋军主力,为其他反军的壮大奠定了基础;真正令人惊叹的是第二个人——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