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老爷,你赢了(第40/67页)
李世民老爸李渊李渊如今什么情况呢?两个字——头疼。李渊是被表兄杨广派过来剿匪的,但是山西这地界儿不只有匪,隔三差五的,还有突厥的侵扰,当时又是突厥进攻马邑,李渊派王仁恭和高君雅出兵拒战,结果输了。这一输,李渊也知道他那位表哥啥性格,准饶不了他,所以当时就头疼,转腰子。
李渊这儿头疼,那边善解人意的儿子李世民就过来“劝慰”,当然也不是说什么“胜败兵家常事”、“老爸无需挂怀”这样的片汤话,他这是劝李渊以进为退的,要他“顺民心,兴义兵,转祸为福”。
李渊当时听儿子这么一说,估计都蹦起来,这死孩子,不要命了!于是警告他:“你怎么能说这话!小心我告官!”当时还假装拿着笔墨纸砚写状纸呢。
李世民当然知道老爹这是在惺惺作态呢,也不紧张,慢慢说道:“我是观察天下大势后,才说这话的,你真想告官,我也不怕死。”
李渊一看儿子态度挺坚定,知道这孩子不是一时头脑发热,也就罢了:“唉,我怎么舍得告发你呢,就是你这孩子,别乱说话!”
这次游说,李世民亲自出马,没成功,也没失败,总之,得继续努力。
第二天,李世民又去游说了,大概其意思,就是而今天下大乱,所谓盗贼,也是讨无可讨。老爸你现在被派来讨贼,那叫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倒霉事儿还早着呢。另外呢,现在外边人都在传,说李氏要发达,所以李金才明明没罪,旦夕之间,才被灭族。就算老爸你真能讨平乱贼,以你的功劳,也是功高不赏,反而更危险。为今之计啊,就我昨天说的那样,不要再想了!
如果说前一天李世民还是从正面证明造反的可行性,那么,这一天李世民就换了个角度,从反面证明,当忠臣顺子的不可行性。
李渊啥态度呢?他长叹一声:“我昨天想了一宿,觉得你说的还是有道理。现在我就全看你,家破人亡随你,化国为家,也随你了!”李渊看样子是同意了。
过不几天,裴寂也找到了李渊,跟他一块喝酒,喝得差不多了,裴矩就说了:“老二(李世民)秘密在召集军马,想要干大事,现在咱骑虎难下了,大家伙意见也统一了,你觉得成吗?”
李渊当时也表示:“老二要真有这想法,都到这地步了,只能随他了。”
这么着劝来劝去的,李渊总算是心动了,同意了。但是,口头同意,和正式动手,毕竟还是有区别,啥时候李渊正式动手呢?得有契机。
契机来了。因为李渊和王仁恭抵御突厥失利,消息上报到江都,杨广龙颜大怒,当时就派人过去,要把这俩抓回江都,当面治罪。杨广也不容易,这几年来,就没听过一条好消息——虞世基瞎编的不算:东征高句丽,输了;北巡雁门,被突厥围了;平叛讨贼,越讨越乱;气正不顺呢,自然要找个替罪羊。李渊听说皇上发飙,要把他带回江都治罪,这下是头也不疼了,没疼的必要了——改肝颤了。
赶上这时候,李世民和裴寂几个,知道机会来了,又去劝李渊,大概意思,康庄大道你不走,偏要走小道去鬼门关,何必呢?
李渊也觉得何必呢?不管了,必须反了,于是秘密谋划,就要发动。
这出肥皂剧终于要到头了,所以李渊马上就反了?当然没有!啥叫肥皂剧?剧情没有反复,那叫肥皂剧吗?剧情啥反复呢?江都那边杨广又传来命令了,可能是觉得算了,大家日子都不好过,也别寻底下人晦气,过不多久又派了使者过来,说得了,皇上宽宏大量,决定不治你们罪了,好自为之吧。
当时李渊正被逼得要举兵呢,一听皇上说官复原职,唉,怎么也是表哥啊,再想想,再想想……
李渊迟迟不动手,不要说李世民急,刘文静急,底下人也急啊,一时之间来游说的络绎不绝,其中包括大理司直夏侯端,鹰扬府司马太原许世绪,行军司铠文水武士彟、前太子左勋卫唐宪、唐宪的弟唐俭,如此等等。
天下人纷纷游说,李渊啥态度呢?还是一如既往——我要想想,想想……
想啥呢?答案是,想他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呢!这俩不在家啊,这么反了,儿子怎么办?我要说差距啊,唐高祖和汉高祖,都是高祖,差距太大。
汉高祖刘邦是什么概念?为了逃命,儿女一双都能踢下马车;那边项羽威胁说要把刘邦他爸给煮了,刘邦表示:“我跟你结义兄弟,我爸就你爸,你要真忍心煮了他,分杯羹给我。”这才叫干大事的,如项伯所言“为天下者不顾家”,你得豁得出去啊,能豁出去,才能有天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