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老爷,你赢了(第42/67页)

马邑是什么地方呢?就是现在江西朔州市,当时是与北部游牧民族的交汇处。这地方出的最有名的一件事儿,就是“马邑之围”。

汉武帝时期,曾经有个商人叫聂壹的,给汉武帝出了一主意,说可以在马邑设伏,然后诱敌深入,一举围歼了匈奴。当时汉武帝正为匈奴这事儿头疼呢,也就准了。结果计划进行的好好的,偏偏节外生枝,匈奴单于都快进入伏击圈了,看到沿途牲畜无人放牧,起了疑心,就转而攻击一亭堡,俘虏了一尉史,然后这尉史怕死,就竹筒倒豆子,全给说出来了。计划于是失败,参与此次作战的总指挥的王恢也因为没有追击匈奴而被斩首。

然而,马邑之围虽然失败,却标志着汉朝匈奴政策的重大转变,从此之后,用女人换和平的方式被摒弃,汉武帝开始走向武力讨伐的道路。

当年马邑外边有匈奴,而现在,匈奴人虽然没了,但统治北方草原的,却变成了突厥。刘武周知道,要在马邑站住脚,就不能腹背受敌,既然要跟隋朝为敌,跟突厥就得友好。于是,刘武周自称太守,又派了人去跟突厥称臣。

事实证明,刘武周的这个策略是有道理的。不久后,雁门郡丞陈孝意与虎贲郎将王智辩就来讨伐刘武周,将其围在桑干镇。本来呢,仅有万余饥民的刘武周是肯定打不过这俩的,但是,由于提前跟突厥打好了招呼,情况就不同了,该年三月初,刘武周跟突厥合作,杀死了王智辩,并驱逐陈孝意。三月,刘武周攻破楼烦郡,杀入汾阳宫,大肆洗劫,将宫女都送给了始毕可汗,始毕可汗投桃报李,以战马相送,于是刘武周兵力大盛。

再然后,突厥立刘武周为定杨可汗,赐给狼头纛。刘武周即皇帝位,立妻沮氏为皇后,改元天兴。以卫士杨伏念为尚书左仆射,妹婿同县苑君璋为内史令。

接下来,刘武周要解决的,就是逃回了雁门的陈孝意了。这场战事打得很艰苦,打了一百多天,原因是,陈孝意很顽强,他忠于隋朝,以必死之心守城,屡屡出击都让刘武周头疼不已。然而,陈孝意效忠错了对象,他这边守得要死要活,外边却一无所援,他数次派人去江都求救,都是杳无音讯,到最后,城内兵尽粮绝,然而陈孝意依然不屈不挠,情状令人感喟——旦暮向诏敕库俯伏流涕,悲动左右。百余天后,陈孝意能坚持,部下不能坚持了,校尉张伦杀之以降。

所以,李渊当时的武周据汾阳宫,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他这番恐吓,也确实是空穴来风,前段时间李渊不就因讨伐突厥不利,差点被杨广叫回江都受死吗?所以,李渊这么一恐吓,说如果搞不定就要灭族,手下都慌了。部将王威等人就认为麻烦大了,问李渊,说老大怎么办?你说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

李渊从容说道:“朝廷用兵啊,我们干点啥,都要听上头的指示。现如今,盗贼在数百里之内,而江都在三千里之外,道路又险要,路上还有其他盗贼,以我们这点羸弱的兵力,去对抗人家奸猾而又凶悍的盗贼,有好儿就怪了。现在同志们,我们进退维谷啊,咋办?”李渊这话的言下之意,反正先奏后斩是不能够了,那眼下,咱换个次序,先斩后奏?

部下们也不傻,听出了弦外之音,王威就说:“主公您是谁?您是皇亲国戚啊,如果事事都要请示,黄花菜也凉了,现在关键是要搞定盗贼,所以,先斩后奏,独断专行,可以有!”

然后李渊图穷匕见:“但是,这么着,咱得先募兵啊。”

所以,第一个问题就这么解决了,李渊不俗吧?这办法挺厉害吧?

于是,李渊命令李世民与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等各自募兵,一时之间,远近赴集,旬日间已有近万人,然后李渊又秘密派人去河东召李建成和李元吉,从长安去召柴绍。

这里头,长孙顺德是长孙晟的族弟,当时为了逃避东征的兵役,流亡在晋阳,刘弘基也是这意思,这俩都是李世民刻意结交的豪杰。这里要提一下,其实长孙晟是很不了得的,他自己了不得,为隋朝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卓绝贡献;他的后辈也了不得——女儿嫁给了李世民,就是后来的长孙皇后;他还有个儿子叫长孙无忌,此人略微了解点隋唐史的人都知道,就先不提了。而柴绍,则是李渊女婿。

接下来就出了第二个问题,有人起疑心了,谁呢?一是王威,二是高君雅。这俩看到李渊瞬间招募了这么多人,而且将兵的俨然是通缉犯长孙顺德和刘弘基,这不是有猫腻吗?这俩就跟武士彟抱怨,说长孙顺德和刘弘基都是逃避东征兵役的人,犯的都是死罪,怎么能让他们领兵?然后还要收捕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