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母子之间的政治赌局(第7/7页)

武则天下令大理寺缉拿那个神秘的刺客,诏告张贴于长安和洛阳的大街小巷,可收效甚微。她亲自过问的大案要案,用了一年依然是毫无头绪。

不论是同情太子李贤的人,或者对此事漠不关心的人,大致上都认为暗杀明崇俨的凶手就藏匿于东宫。太子李贤经常借酒排除内心的不安,用酒能够消除的心中块垒,又岂是一句简单的“不安”可以形容?随着酒量一天比一天增加,李贤那张英俊的面庞,逐渐涂抹上了一层颓废的阴影。

太子李贤知道武则天从一开始就在怀疑自己,她没有直接说出来,她还要借着这件事做一篇更大的文章。太子李贤已经记不清楚,武则天在自己面前多少次提到明崇俨的名字,她那哀惜的语气和锐利的目光无疑是一种谴责。

面对威严无比的母后武则天,李贤开始变得惶惶不安,为自己的前途而担忧,“每日忧惕,知必不保全”。在政治斗争中,从心理上击垮对手往往更具有效果。母子关系的破裂,又加上朝堂内外谣言四起,紧张的气氛给太子李贤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一国之母对一个人关心至此,让李贤感到不正常,可他又不便将心中困惑向每一个人倾诉。不过他相信,母后对明崇俨有着非一般的宠信。或许正是因为这份非同寻常,让太子李贤觉得明崇俨的死是应该的。武则天无法容忍李贤对自己的态度,有一次她直截了当地试探对方:“太子知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道理吗?假如有一天太子也犯了法,我和你父皇该怎么治罪于你呢?”

李贤并没有回避这个问题,而是镇定自若地回答对方:“当然是与庶民同罪,儿臣自幼熟读诗书,朝典条例不敢有丝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