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1] 为什么身处繁荣时期的美国人仍如此心神不安(第2/3页)

平等让人有了追求享乐的欲念,但它没有告诉人该通过何种途径去满足欲念,所以这两者之间永远存在矛盾,而这种矛盾常常使人感到苦恼和饱受折磨。[7]

可以想象,当人获得一定自由的时候,他可能会非常满足并愉快地享受这种自由。然而,再多的平等也无法让人感到满足。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不论如何努力,它都无法在内部建立起完全平等的社会条件。就算这样绝对而完全的平等局面真的出现,那智力上的不平等仍然会存在,而因为这种不平等是天生的,人间的任何法律对此都无能为力。

就算一个国家在社会状况和政治制度上拥有很高的民主程度,我们仍然可以肯定,这个国家所有公民还是会觉得自己在某些地方受制于人,并且他们会一直盯着这一方面不放。如果不平等成了社会的普遍状态,那么,人们也不会去注意那些最显眼的不平等;而如果所有人都是完全平等的话,一丁点儿的不平等也会使人难以容忍。因此,人们越是平等,平等的愿望就越是难以满足。[8]

在民主国家,人们可以很轻易地得到一定程度的平等。但这种平等仍然无法达到他们的期望。当人们想要抓住这种他们向往的平等的时候它就溜走了,但是跑得又不太远,让人们能够继续看见它。

结果是它一边在前面跑,人们一边在后面追。人们总以为能够抓住它,可是它就是不会乖乖就范。它就在人们眼前,已经足够靠近,以至人们甚至能够闻到它的香味,但是却无法将其抓到手中,而在人们即将尝到它的甜头的时候,它便从人间消失了。

在民主国家中,公民虽然生活在富裕中,但他们却经常表现出奇异的忧郁感,即便他们的生活安逸宁静,有时也会产生厌世感。这种现象也是由于人们无法得到自己渴望的平等所造成的。

人们在抱怨法国的自杀人数不断增加,但是在美国,自杀者却很罕见;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美国,精神失常的人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

法美两国同患一疾,但症状却并不相同。

即使心情糟糕,美国人也不会选择自杀,因为他们的宗教不准许人自杀。尽管追求物质享乐在美国是常态,但可以说,他们几乎没有唯物主义者。

美国人的意志坚强,但却往往缺乏理性。[9]

与贵族时代相比,民主时代的享乐机会更多,同时,爱好享乐的人也更多。但是,另一方面,在民主时代,人们容易失望,容易变得激动不安,自己的欲望也难以得到满足。[10]

注释


[1]论美国人的心中的躁动不安。尽管美国非常繁荣昌盛,但是他们总是心神不安,烦恼缠身;他们经常改变自己的居所、事业和欲望。

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原因:

平等让人们对享乐的喜好占据了主导地位。在现在的社会中——

1. 将自己束缚在对享乐的追求上的人总是感受到简单生活观念所带来的压力。他们总是担心自己错过了通往快乐的最短道路。

2. 对物质享乐的喜好会产生强烈的欲望,但是很容易造成人们的气馁。因为人们为得到享乐而做出的努力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 平等让人们产生的欲望十之八九都无法得到满足。它激起人们的欲望但却不进行正确的指引。人的成就是可以达到无限的,但是个体的弱小和个体之间的竞争限制了他们的发展。(YTC,CVf,第31页)

这一章在草稿和手稿中的标题都是“论美国人内心的不安”。草稿中的其中一页上面有着这样的注解:“章节虽小,难度却很大。或许应该删掉,但是不论如何都应该再次回顾一下。为了避免老生常谈,我也许变得有点强迫性了。

“人们对于享乐的无节制渴望是产生于民主中的。这个观点在这一章中能更准确地出现。”(草稿,卷1)

[2]一天晚上我参加了在一位美国种植园主家里举办的野蛮人的集会。这位富有的种植园主的住所同时也是一间酒馆。当时的气氛非常轻松自在,甚至有些质朴的奢侈。我被带进了一间光亮温暖的房间,里面坐着这位种植园主的几位邻居,他们坐在桌子旁,桌子上堆满了小麦威士忌。这几个人多多少少都喝醉了,但是他们的神情却是沉重忧郁的,这让我感到很吃惊。他们在谈论公共事务、房舍的价格,谈论着商业的风险以及工业的运作,言语之间十分痛苦。印第安人这个时候仍待在屋外,天下起了雨,他们只有几片破布毯子蔽体。他们点起了一大堆篝火,然后围着篝火坐在潮湿的地上。但是他们的言语之间却充满着快乐之情。我不明白他们的语言,但是他们的话语之间所发出的那种喜悦之情却不时地穿透到我们宴会的沉闷气氛之中。(草稿,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