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征服蒙古高原(第4/7页)
拓跋珪早已料到刘卫辰不会对柔然之战无动于衷,率骑兵六千从戈壁返回,急趋铁岐山(今包头阴山北),收集弓矢、牛车,列成方阵,令军士各执硬弓利弩,设伏于铁岐山南。匈奴大军突然遭遇魏军,一阵慌乱。直力鞮见敌军人少,指挥匈奴骑兵蜂拥而上。依靠有利地形和牛车掩护的魏军利用弓弩的威力,一波波箭雨倾盆而下。轻装的匈奴骑兵毫无防备,损失惨重,大军溃败,直力鞮单骑逃走。拓跋珪以区区六千骑兵大败九万匈奴兵,可谓以少胜多的经典之战。弓弩是轻骑兵的天敌,轻骑若仰仗人马众多一味冲击车阵没有不失败的。依车列阵射杀骑兵,汉代李陵用过,晋代马隆用过,百试不爽。
拓跋珪马不停蹄乘胜追击,时值隆冬,黄河渡口冰封。魏军自五原郡金津(今内蒙古包头西)强渡黄河,直插铁弗匈奴部落境内,进逼刘卫辰都城代来城,匈奴部众骇乱。刘卫辰与直力鞮父子弃城而逃,魏军一鼓作气,攻克代来城。魏将伊谓率轻骑穷追不舍,至木根山(今内蒙古五原西),俘虏直力鞮。刘卫辰被部下所杀,献首于拓跋珪。魏军兵至盐池(今陕西定边北),擒获刘卫辰宗族。前秦出塞攻打代国的战争是刘卫辰挑起的,拓跋珪忆起旧恨新仇,将刘卫辰宗族五千余人在黄河边尽皆斩杀,投尸黄河,一时之间黄河水为之变红。刘卫辰宗族中只有三子刘勃勃逃脱。这个刘勃勃便是大败刘裕关中军,开创匈奴大夏国的一代魔王赫连勃勃。
经此一战,河套之地胡族部落纷纷投降,魏军获马三十余万匹,牛羊四百余万头,远远超过魏军征伐草原各处野蛮部落获得的财物总和。铁弗匈奴积攒的全部家当连一只羊也未逃脱,北魏国的经济财力因此强大充裕起来。
东吞勿吉,西至鹿浑海,北起贝加尔湖,南抵塞上长城,大漠南北千里草原完全变成拓跋鲜卑自家牧场。北魏统一草原各部战争的顺利使后燕国感到极大压力,慕容垂加快征战步伐,开始对邻近的翟魏和西燕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
叁 叩囊底智
后燕国皇帝慕容垂感受到来自北方大草原的隐隐杀机,六十九岁高龄的不败名将再次挥起戈矛。慕容垂加快了对周边国家军事打击力度,在他心目中,世界上有一个人必须死,那就是西燕皇帝慕容永。
枭雄的精明在于绝不会意气用事。慕容垂要一步一步来,攻打西燕之前,黎阳丁零人的小小王国定要拔去。丁零人的魏国建立于公元388年(北魏登国三年),其年山东地区已被后燕国占领。东晋北伐名将谢玄病死,那位淝水大战中在前秦后军大呼“秦军败了”的朱序被晋廷任命为都督,戍守洛阳,晋军丧失之前咄咄逼人的气势。
丁零人翟辽见后燕得势,派遣使者请降。翟辽是个大忽悠,曾经数降数叛后燕国,他摸准了慕容垂的性子,开口闭口讲仁义,只要你先投降,就不去征讨。不过,人的忍耐有限度,慕容垂终于不肯再被忽悠。战神生气了,后果很严重。慕容垂断然拒绝翟辽归降,斩杀丁零使者,明白地让他收起骗术。翟辽也做得够绝,当下自称大魏天王,建立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丁零人中原政权,史称翟魏。
翟魏领土面积狭小,地跨黄河两岸,处于后燕、西燕和东晋之间,利用大国博弈搞势力平衡,慕容垂拿狡猾多变的翟辽没办法。翟辽短命,仅仅做了三年天王便一命呜呼,儿子翟钊继位,改年号为定鼎。口气够大,只怕他没有本事定鼎中原。这一回,慕容垂逮住机会,后燕军大举攻伐翟魏。
翟钊火速向西燕求救。西燕皇帝慕容永与大臣们商议,主张出兵的大臣和不主张出兵的大臣们各执己见。鸽派人物主张观望,说:“两寇相争,双方必然疲弊,我们坐山观虎斗,奈何要冒进兵的危险呢?”鹰派人物主张出兵,提出围点打援之计,说:“慕容垂强大,翟钊弱小,何弊之有?不如速去救援,以成鼎足之势。我们发兵进攻中山,昼多疑兵,夜多火炬,慕容垂必定害怕退军。我军迎头出击,翟钊攻击背后,这可是老天爷给我们杀死慕容老贼的大好时机,断不可失啊。”慕容永最畏惧的人就是慕容垂,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肯和慕容垂过招。因为他知道,慕容垂生平无败仗。
后燕大军迅速攻占丁零国都黎阳,列兵黄河北岸。翟钊孤注一掷,将兵马撤到南岸,依靠黄河天险防御。慕容垂与诸将立马黄河岸,河水奔流不息,对岸的丁零人军容齐整,戒备森严。诸将感叹道:“丁零人素来彪悍,又有准备,我军不宜渡河!”慕容垂白眉轻扬,呵呵一笑:“翟钊小儿,有何能为?看朕今日为大家露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