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的命运:不被整死就算不错了(第3/3页)

一旦朝廷决策有变,我就一定要退!——这是李纲事前说好了的。钦宗无语可对,于是,任命种师道为同知枢密院事(国防部副部长),负责巡边,与李纲交割宣抚司事务。前线事务还是交还给了老将军,让李纲暂时赴阙,先负责一下黄河沿岸的巡视防守之职。

李纲还是不想干,又连上表章,乞罢知枢密院事(国防部长),只在本官尚书右丞职位上致仕(退休)。

这一本上去,见效了。九月初,李纲在回朝途中,行至封丘县,得到尚书省的札子,说有旨免去李纲本兼各职,贬为观文殿学士、知扬州。

李纲随即上奏辞免,说即便是这个知府官衔,也不敢当。他还上疏特别说明:“臣所以辞官,并非惜命怯敌,而是事有不可为者,难以虚受其责。宣抚司的兵至今还有若干没调用的,今屯驻在某处;朝廷拨给的银、绢、钱若干,还有皇上特别拨给的银若干,除支付官兵伙食钱并犒赏外,其余皆留在怀州,有帐可查。臣既罢去,担心的是不知内情者诬臣丧师费财,请陛下派人核实。另,臣以为金人狡狯,谋虑极深,和议怕靠不大住,一旦士卒散心,国家将无法御侮,则天下之势去矣!臣从此不再参与国事,现冒死将意见上达。”

不久,果然有人弹劾李纲“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竟归纳了十大罪。于是李纲被再贬为保静军节度副使,于建昌军(今江西南城县)安置。

在朝诸公如此逼迫李纲,用心是多方面的:一是撵走这个不识相的家伙,落得耳根子清静,大家可以照常享福;二是替金人出气,以增加和议成功的保险系数。所以他们不把李纲打压到底,是不可能住手的。

很快,朝廷又因李纲上疏为自己辩护,有诏责备下来,说是“退有后言,以惑众听”,再谪宁江(今重庆奉节)待命。

昨天的国防部长,今天几乎是到了山穷水尽处了。

唐恪仍不解恨,因为没把李纲整死,犹恨恨不已。倒是耿南仲老练一些,安慰道:“待和议一成,金人不来犯,李纲必永不见用,只能老死穷荒而已!”

李纲对此一笑置之。他说:“进退者,士之常,此不足道。只是国家艰难,宗社危急,扶持天下之势转危为安,几近成功,而为庸懦谗言者坏之,实为可惜也!之所以天道未回转,生灵未有休息之期,乃命运之行,自有数也!”

他接到贬谪令之后,欣然就道,自建昌经长沙,奔赴川陕。

也是天意留君子,走到荆楚一带,正逢荆南为“寇贼”(农民起义队伍)所据,道路梗塞。李纲得以在半路稍事歇息。当时汴京再次被金军铁骑围攻,朝廷与地方上累月不通音讯。

上次京城被围时忙得焦头烂额的李纲,这次在纷乱时期反而得到了一段闲暇时间。他从行李中取出一年多来收到的御笔内批,及自己起草的表、札、章、奏原稿,让随行的笔吏按顺序编好,以这些文件为参考,提笔写了一部《靖康传信录》,给后代留下了一份极为珍贵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