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储位之争(第12/16页)

“哼!量你也没这个胆子!”太子李承乾用凶狠的眼神在盯了纥干承基一会儿后,又将眼神转向了其他几个人,“谁要是敢将此次的事情说出去……”

“放心吧!郎君!”杜荷说,“这事若说出去,没人能活着。”

“那就是说,我们放弃计划了?”李元昌有些失望,好不容易等到这个有可能让他翻身的机会,就此中断,他有些不甘心。

“都这样了,当然只能放弃了!”侯君集说,他想,好了,这下自己可以吃得着,睡得香了。

“只是暂时放下计划而已,毕竟殿下还是储君,我们可以再等机会。”杜荷说。显得很是成竹在胸,颇有些他父亲杜如晦的沉稳和老谋深算。

就这样,太子李承乾的杀父篡位计划,就这么因齐王李佑的谋反而被迫搁浅了。可谁料,就在太子李承乾等人以为这件事做得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外人都不知时,事情发生了变化……

(8)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4月,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三部会审齐王谋反,由于纥干承基的堂弟参与其中,纥干承基也被调查。原本只是一种例行的审问,谁知胆小怕事的纥干承基为了立功赎罪,竟然将太子李承乾和侯君集、杜荷及李元昌合谋要谋反,杀害皇上的事说了。

会审三部惊愕不已,这下事态严重了。

“你所说的可是事实?”大理卿孙伏伽又问一句。

“是真的!绝对是真的!不敢有半句假话!”纥干承基一边说,一边擦额头冒出的冷汗。

既然牵扯到太子谋反,会审三部,谁又敢多说什么呢?他们即刻停止审问纥干承基,并将他严密看管,随即上奏皇上。唐太宗一听,震惊到差点儿跌下龙椅。

“怎么会这样?”唐太宗一阵晕眩。

他想过太子李承乾为了保住自己的储君位,有可能向魏王李泰下手,但却没想到会将手伸向自己,谋杀自己,当然也没想到曾经一直追随自己的侯君集也参与其中。

会不会是场阴谋?纥干承基为了陷害太子,说太子谋反?唐太宗不得不往这方面去想。太子谋反,自己的弟弟、驸马、宠臣参与其中,唐太宗实在无法接受。

经过一整夜的前思后想,唐太宗下令让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特进萧瑀、兵部尚书李世绩会同大理、中书、门下组成了审问团对此事再做调查。

“此事重大,一定要严查!”唐太宗说完,又加一句,“慎查!切记!切记!”

经过几日的彻查,太子李承乾、汉王李元昌、驸马杜荷、陈国公侯君集等人策划谋反属实。

唐太宗在看完案宗调查结果后,半晌没说话,他深受打击,脸色苍白,好半天才说:“你们说,如何处置李承乾?”

没有人说话,没有人敢说话。齐王李佑谋反被贬为庶民,又让其自我了断,那太子呢?太子的谋反计划虽然还没来得及实施,但却是要谋杀皇上。

“整件事情的前前后后你们都知道,为什么都不说话?难道就不能给朕个意见吗?”唐太宗怒问道,声音微微颤抖。

这个让他“怒其不急”的儿子,他真不知该把他怎么办了。

“陛下,陛下虽为一国之君,且也是慈父,太子虽然有谋反之心,但却未能实施,不如将其贬为平民,得以终其天年的好!”通事舍人来济上前一步说。

唐太宗一听,松了口气,如果都建议死罪,他又该怎么办呢?他终究不希望处死李承乾。就是看在过世的长孙皇后的面上,他也不愿意处死李承乾。

“你们觉得来济的建议怎么样?”唐太宗问。

唐太宗所问语气,众臣全都听出,是已经认可了这种建议,也便顺水推舟说这样甚好。

于是,当年的四月六日,唐太宗下诏罢黜太子李承乾,将其贬为平民,并囚禁在右领军。而来济,也因此建议,得到了唐太宗的另眼相看,升其为中书舍人。

虽然李承乾免于一死,可那曾经被他寄予厚望的嫡长子,终究还让他失望了。

九月七日,已是平民的李承乾被流放黔州,而和他一起参与谋反的李元昌、杜荷及侯君集则全部处死。

李承乾终究还是死了,而且是在去黔州没多久就猝死的,得知李承乾死讯的唐太宗,伤心欲绝,当即写了首《秋日即目》来表达对李承乾的思念。

爽气浮丹阙,秋光澹紫宫。

衣碎荷疏影,花明菊点丛。

袍轻低草露,盖侧舞松风。

散岫飘云叶,迷路飞烟鸿。

砌冷兰凋佩,闺寒树陨桐。

别鹤栖琴里,离猿啼峡中。

落野飞星箭,弦虚半月弓。

芳菲夕雾起,暮色满房栊。

其实,对于一直跟随自己的侯君集,唐太宗也曾想网开一面,毕竟他为朝廷立过功,且是建国功臣。可群臣都进谏,称侯君集罪大恶极,天理难容,罪该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