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储位之争(第11/16页)
终于,他们报了燕弘亮仗着李佑的宠信,肆意欺负他们的仇了。
杜行敏等人在将李佑和阴弘智关起来后不久,李世绩就率兵过来了,这场平乱还没开始就结束了,李世绩在从杜行敏手里接过李佑和阴弘智后,又将李、阴二人押回了长安。
阴弘智没能保住命,连同同党共计四十人,全部被诛杀。
一场叛乱闹剧就这么仓皇收场了。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四月六日,李佑以“谋反罪”先被贬为庶人,最后赐死在了太极宫内。而那杜行敏呢,果然升了官,发了财,升任巴州刺史,封南阳郡公。而那些跟随杜行敏围攻李佑等人的士兵,全都得到了大小不等的赏赐。就连齐州,最后也改成了全节县。
李佑一定不知道,他的这场闹剧,直接导致了他的大哥,太子李承乾那还没来得及实施的谋反计划泄露了。
第一百一十二节 废太子立李治
(7)
太子李承乾在得知弟弟——齐王李佑在齐州谋反后,惊讶不已。看来,不仅魏王李泰想夺储君位啊。
“储君位?郎君啊!”李元昌摇着头说,“他们哪里是在夺储君位?他们是直接想称王称霸啊。”
“那是自不量力!”侯君集说,“以他齐王的能力,夺得了皇位吗?”
“那以我们的能力呢?”李承乾冷冷道,“我们的能力,又比李佑强多少?”
李承乾说了句实话。李佑还能在齐州称帝,他呢?他连在某地称帝的机会都没有。说起来,好像还不如李佑。
李元昌和侯君集互看一眼,他们不知怎么回答。还好,纥干承基毕竟跟随李承乾的时间长了,也知道他的心思,便说:“那齐王怎么能和太子殿下比呢?太子殿下可是储君啊,是未来君主,名正言顺的!”
果然,李承乾那原本冷着的脸,慢慢变得温和起来。
“杜大人呢?这算不算时机到了?”李承乾此时倒有些迫不及待了。似乎李佑的谋反,让他的谋反变得理直气壮了起来。连李佑都想谋反,他一个名正言顺的储君,谋反算什么?
“天象已变!天象已变啊!”
突然,一个声音传来,是杜荷的声音,他已经听到了李承乾的话,因而一边说着,一边走了进来。
“这绝对是个好时机!”杜荷高兴地说,“我观察过了,东宫的西墙,距离皇宫不过只有二十多步。那齐王又在齐州谋反,整个朝廷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齐州,我们便能借机速战速决了!”
杜荷这话一说,李承乾就更开心了。
李佑谋反,算是内乱,趁乱杀了他的父皇,皇上没有了,他这太子不就能顺理成章地继位了吗?这样自己不就连“刺杀父皇”这样的罪名,说不定也可以推到那倒霉的齐王身上了。
看来,那齐王李佑的谋反,就是上天派来帮他成事的。
“哈哈哈哈……杜大人说得好!”李承乾得意扬扬起来,“你们能和本王共创大业,是你们的幸运,那齐王……哼!充其量只是本王的一枚棋子而已。”
侯君集一听他们这么说,再一细想,确实没有比这更好的机会了。
“那……我们行动吧!”侯君集说,他怕夜长梦多,更怕刚刚鼓起的勇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消失。
然而,就在他们商定好执行计划:侯君集、纥干承基、李元昌等人隐藏在东宫,由人谎称太子李承乾病重,奄奄一息,哄骗皇上来东宫,然后他们伺机将皇上谋杀,然后嫁祸给齐王李佑(对于怎么嫁祸,他们决定见机行事,总之只要把唐太宗杀了,他们便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了)。
可惜,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就在第二日他们严正以待之时,传来齐州齐王李佑叛变被平定的消息。
“齐王李佑等人已经被擒,正准备押往长安。”这无疑是晴天霹雳。太子李承乾、侯君集、李元昌、杜荷和纥干承基这些主谋全都傻眼了。
“怎么会这样?”太子李承乾喃喃道。
“怎么这么不堪一击?”杜荷也觉得不可思议,这叛乱,平得也太快了吧!
“唉!”侯君集先是长叹一声,随即又不易觉察地松了口气,他想,幸好还没开始,不然说不定也会像齐王谋反被平乱一样,刚一出手就被擒。
一想到被擒,侯君集打了个寒噤,他想,若真因谋反被抓,可就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了,很可能殃及整个家族的性命……
一想到这里,侯君集的额头瞬间就渗出汗来。
“齐王叛乱之所以这么快被平定,听说全是因齐州兵曹背叛了齐王。”纥干承基突然说。
纥干承基这话刚一出口,便见李承乾双眼死死盯住了他,恶狠狠道:“都是一群喂不熟的狗。”
“太子殿下,小人绝对不会背叛太子殿下!”纥干承基急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