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第15/21页)
作为一个射手,斡离不具有超群绝伦的准头和弓力,他居高临下,这几百步距离算不了一回事,很可能一箭就断送冷不防的渊圣的性命。这不但他做得到,就是随行的阇母、窝里嗢也都做得到。
但是作为战略家和统帅的斡离不懂得把这个皇帝留在城内比射死他更对自己有利,为此,他已做了不少牢线搭钩的工作,舍不得一箭就把他轻轻断送了。于是他觑准了这个假定的皇帝,远远一箭,正好射中离渊圣头顶不到一尺之处的一根城楼的木柱子。
事后,宋朝人员费了不少气力拔下这支箭,箭筈上清楚地刻着“太子郎君左副元帅东路军完颜斡离不”两行小字。这一箭起了信息之用,它好像给渊圣递个信说:你的性命在俺掌握之中,今天饶你不死,你可要识得时务,才算俊杰!
这一箭真把渊圣吓坏了,以后要隔开多日,他才再敢上城巡视,而且余悸犹在,不敢再上这道容易被敌方发现目标的封丘门视察。
尽管内心害怕,他亲自行幸四壁,毕竟是围城中的一件大事,理应有一篇官样文章昭告全城将士。他把这个任务交给副宰相兼守御使孙傅,孙傅对守御一行一窍不通,撰写文章却十分在行。他代天立言,顿时草发了一道措辞沉痛肫挚的诏旨:
雪意未解,士卒暴露,朕不敢自安,亲幸四壁,犒劳将士。皇后偕宫人亲制棉襦千领,已发至军前!宫内尚在续制。务使三军尽得挟纩,踊跃赴敌,朕心慰矣!
皇帝巡城,在一定范围内,确实可起振奋人心、激励士气的作用,皇后亲制寒衣,也使领用者感奋,可惜限于人力物力,这件事没有持续进行,“宫内尚在续制”也成为一句空话,成为一种象征性的行动。
官家巡行后两天,东京一个开质库的富户张师雄跑到都堂,声称要见宰相何论事。他谈的几条都有些道理,其中有一条说:“军兵平日饥寒,当今日用人之际,以单寒之身,暴露风雪中,欲其尽命拒敌,不亦难乎?请括在京质库并富户,每家出备十人棉袄、棉裤、袜衲等,除鞋外,并不得用麻。如敝损不堪及绵薄之类,皆罚令重作。行遣一万家,可得十万人衣服温暖,如此则军兵乐战而忘死矣!师雄也开质库,愿先倍于众人,出备二十人衣装。”
这个富户提出来的几条办法倒都切实可行,尤其征集寒衣这一条,办法更加具体。他事前与太学生雷观等商量过,才来都堂求见的。不想何最恨的是太学生,一了解他的背景,就哈哈大笑道:“尊论平平,容待理会。”就这样把他打发出去了。
战争的发展,渐渐集中在填护城河与反填河的这个焦点上。
洞屋、鹅车、云梯等攻城重武器都是古已有之的,从战国以来,就不断有人发明创造、改进、实践,总结了不少经验,连图带文字载在兵书上。不过军事工业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女真人制造和使用它们却是很晚的事情。辽金战争中,主攻的一方,金人没有使用它们。宋金战争开始时,金军也还没有使用它们,及至两路军队屯兵于太原、东京两处坚城下,屡攻不克,他们这才总结出一条经验:“野地合战,宋军望风披靡,凭城坚守,我军每每勿克。”这时在西路军的汉人时立爱、高庆裔等就向粘罕献策,按照古兵书上记载的式样、尺寸,制造出来,用以攻城。由于王禀的防御得法,太原城并非被这些重武器攻下,但它们具有巨大的破坏防守的力量,这一点却为大家所公认。现在粘罕把它们都带在军前,连斡离不也看得眼红,要如法炮制,并把它们看成为攻城的依靠力量。
不过一切事物都不可能依样画葫芦,它们在太原城下试用已见成效,到了东京城下又发生新的困难。在太原时,他们只要临时搭制一些载重量较大的桥板,就把重武器渡过护城河了,撤退时也是如此,去来十分自由。在东京城下,由于城上的守御攻击较为密集,护城河较宽,还有东京靠近黄河,土质较松,他们试渡了几次,都告失败,或者陷在城河中,或者勉强渡过后,被城上发下来的火箭火药烧成灰烬。这才发了个狠心,非要把东京四周的护城河全部填没不可。这一点大家都看清楚了,填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用重武器,连得没有军事常识的渊圣皇帝也懂得这一点。他巡行四壁时,就关照守御的大臣、将领,要防止金人填河的活动。
这一天近侍报来,东南二壁的南薰门、宣化门、曹州外门、东水门一带,金人都在填塞护城河,形势危殆。渊圣急忙起驾,带了吴革等几个将领,赶到南薰门。这时南薰门外已有三分之二的河道被金军填没,禁军大将何庆彦刚刚赶到不久,正与金军西路军大将银术可进行对攻。双方都猛发弩炮。上面的宋军要想借炮石和箭矢之力,使填河的和掩护填河的金军站不住脚,迫他们退回去。在战场上富有经验的银术可已把多辆洞子推到河边,在它们掩护下施放弩炮以杀伤城头上的守军。洞子里装满了土、稻草、麦秆、木板。士卒们都扑倒在已经填实的河道上,只等城上的一阵矢石过去,他们趁势糅进,用土填入一段新河道上,上面再铺几层稻草麦秆和木板,城上的攻势虽猛,打不退金人填河的决心。他们牺牲了不少士卒,大量的血渗入泥土中,流在冰块上,但还是节节前进,毫不气馁。眼看这一段河道都要给填没了,形势十分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