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宋家遗产(第12/15页)
1950年之后,子文的小弟子安就被其母校哈佛大学列入“失联人员”名单,这表明哈佛大学已经不知道他身在何处。实际上他去了旧金山,在实力雄厚的广东银行担任董事会主席,直到1969年2月去世。
子文的弟弟子良在“二战”期间曾负责美国援华物资,他在美国的基地位于纽约城,具体情况一直是一个谜。华盛顿的一些知情人士说子良在20世纪50年代曾担任美国财政部的秘密顾问,从事一些秘密工作,而财政部则声称它没有宋子良的任何记录。
子安去世两年后,即1971年4月,时年77岁的子文和张乐怡再次去旧金山看望那里的老友和亲属。4月24日晚,广东银行的老友余经铠在他旧金山的家中设宴招待他们。尽管整个晚上子文的举止都很优雅,但在吃饭的时候,他还是同往常一样狼吞虎咽地吃了很多菜。吃着吃着,他突然停了下来,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哽咽着站起身来,然后便倒在地上,一会儿便死了。解剖显示,有一小块食物卡在了他的气管里,他的颈部神经向心脏发出紧急信号,然而他的心脏已经太虚弱,无法支撑下去。
也许是用词不当,也许是故意恶作剧,亨利·基辛格让尼克松总统给蒋夫人和委员长发去了如下唁电:“他为国家——尤其是在‘二战’期间我们共同合作之际做出的杰出贡献,将被美国朋友们永远铭记。对于他的离世带来的损失,我们和你一样深感惋惜。”
子文去世时美龄正好在台湾,几经周折,她还是没能参加在纽约举行的葬礼。
纽约的各家报纸发文声称子文的财产只有“100万美元”,将由他的妻子和孩子们平分。伦敦、巴黎、莫斯科、东京、里约、中国香港、新加坡、约翰内斯堡、马尼拉、中国台北和北京等地的人们听到这些消息后,大都是摇一摇头,然后无可奈何地笑一笑。
1965年,美龄来到华盛顿时,白宫的红地毯终于再次为她铺开,各种外交活动也安排得异常频繁。台湾地区外事机构设宴款待1 500名政界重要人物和“院外援华集团”的成员,蒋夫人则是这场宴会上的贵宾。她乘坐一列私家列车从纽约赶过来,迪恩·腊斯克夫人专门到车站迎接她。她乘车来到专门在卡洛拉马路为她租下的豪华住宅里,距国防部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家只有一步之遥。她亲切会见了埃德加·胡佛、最高法院法官拜伦·怀特和参议员托马斯·多德,此外还在白宫里与伯德夫人一起喝了茶,与约翰逊总统进行了单独会谈。一切似乎又回到了旧日的时光。
有一个极小的细节几乎被所有的媒体都忽略了:此次陪同蒋夫人来美国的还有她的继子蒋经国。蒋经国现在已经担任了台湾的“国防部部长”,此次是应美龄在美国的邻居、美国国防部部长麦克纳马拉之邀前来美国。他夹在美龄的随从当中,悄悄地办完了自己的事情,然后又悄悄地离开了。
这一切不同寻常的喧闹背后隐藏着一个秘而不宣的目的。多年来,委员长一直在努力说服美国支持国民党反攻中国大陆。但美国早就看透蒋介石根本不可能战胜共产党,他只不过是想拉美国下水,让美国跟中国共产党开战,这样他就有希望再次登上权力之巅。委员长曾不止一次要求美国向他提供核武器来“保护台湾”,“院外援华集团”的说客们也极力为其争取。现在美国已经卷入了越南战争,精力已经转移到了越南。约翰逊政府迫切希望蒋介石能派出军队到“印度支那”作战,麦克纳马拉此次邀请蒋经国前来华盛顿,就是为了商讨此事。然而商谈却陷入了僵局,美国人不会为了取悦他年老的父亲而支持国民党反攻中国大陆,国民党也不愿意出兵到“印度支那”帮助美国。约翰逊政府热情款待蒋夫人,不过是其计划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让她对蒋经国施加影响,而她现在已经没有这种能力了。
约翰逊政府后来明白了中国台湾作为“盟友”的想法,不过这并没有立即明显改变其对国民党的态度。然而在尼克松政府上台后,对中国台湾失望的态度终于盛行起来。亨利·基辛格趁机把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政策付诸实践。
不管是不是为了装点门面,这一次是美龄最后的辉煌时刻。访美期间,美龄在珍珠港事件纪念日那天应邀去威尔斯利学院给学生们发表演说。她跟从前一样对她们侃侃而谈。人还是原来的那个人,言语和情感还跟吸引好莱坞露天剧场和美国国会时一模一样,但时代已经变了。这一次,《时代周刊》的记者戴维·格林韦听了一会儿便厌烦地离开了会场,草草写了一篇简单的报道。在很多美国人眼里,东方神话已经变成了一场梦魇。在越南共和国,吴庭艳家族与蒋氏夫妇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让美国人非常不安。记者们把“夫人”也称为“龙夫人”。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有点让人透不过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