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宋家遗产(第11/15页)

宋子文的流亡生活更为坎坷一些,因为他还处于逃亡状态。20世纪50年代初,他和劳拉刚在曼哈顿派克大街1133号的一栋豪华公寓安顿下来,就接到了蒋介石发来的紧急邀请函,请子文去中国台湾,就好像科萨·诺斯特拉[6]邀请他回索伦托[7],或者去“那不勒斯赴死”一样。子文根本没有回去的意思,这也在意料之中。委员长坚持让他回去,并威胁说,如果他不回来“接受国民政府的官位”,就把他从国民党核心集团里除名。子文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纽约时报》如此报道了这一奇怪的事件:

国民党说,宋博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他已经选择了辞职,而不愿来这个小岛。中国台湾是蒋介石最后的避难所。

一年前,国民政府刚从南京转移到了广州,在那之前不久,宋博士就离开了中国。当时国民党中有人正要求他为党国事业捐出一部分财产,而根据传闻,宋博士的财产分布在法国、英国、南北美洲、印度、南非及这条线上的各家银行中。

到目前为止,正如公众所了解的那样,他无视这些要求,并匆忙离开了广州。

子文非常狡猾,他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去冒险。他有自己的人生计划,其中之一便是从一家美国军火公司购买了4.5万支恩菲尔德式步枪和弹药,然后存放在加拿大的一个仓库里。1950年1月,就在蒋介石试图让子文卷起行囊打包回国之际,布拉克公司驻华盛顿代表罗伯特·比奇洛向国务院提出申请,要求为这批军火发放出口许可证。他说布拉克公司的老板威廉·布赖洛夫斯基是宋子文的“私交”,他想把这些枪支弹药从温哥华运到中国台湾。美国国务院非常奇怪,提出这一请求的不是台湾地区外事机构,并且其中的细节也颇为可疑:这批军火存放在加拿大,他却要求美国政府发放出口许可证。这些细节暗示,在国民党军队中那些对他持同情态度的军官们的支持下,子文可能准备发动一场政变,推翻他妹夫的统治,建立一个新政府,让子文来担任政府首脑。然而,一位知情人士向联邦调查局透露说,子文的真实身份不过是“一个向共产党出售各种装备的供应商”。正如子文所做的其他事情一样,人们只能看到其中的表象,永不可能弄清楚事情的真实面目。

子文虽然不愿意去台湾,把自己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不断扩张的金融帝国之中,但他确实也在金钱方面支持“院外援华集团”,因为这对他自己也很有好处。“院外援华集团”在很多方面都能发挥作用。子文后来搬出了曼哈顿,在长岛购买了一栋豪华别墅,家里装饰用的各种画作都是找那些他认为比他水平高的人挑选的。此外他还收藏了大量的青铜器,不过他承认,这些也都是别人替他选的。他的豪宅里戒备森严,并安装了精密的警报系统。

美国各个华人社区的街头巷尾都流传着这样的话,说宋子文位于长岛的家中藏着一笔“令人难以置信”的财富,子文本人则是一个“极端危险”的人,因为他是美籍华人中最有权势的大亨,许多“坏人”都靠他生活。被中央情报局聘来担任分析员的一位中国学者则持另一种说法,他认为上述传言并不是说宋子文本人是什么危险人物,而是指他随口说出的只言片语都可以给在美的中国堂会或财团、各家中国人开办的银行以及其他没什么名气的恐怖组织带来可怕的后果。

子文疯狂地从事石油股票、期货和其他新技术行业的业务。靠着不懈的努力,他赢得了“全世界最富有的人”的声誉。

他经常去拜访威廉·埃夫里尔·哈里曼[8],有时候在华盛顿,有时候则是在哈里曼位于桑德波因特的别墅中。谈论的话题则是关于中苏争论和华盛顿对此的态度等等。他很少见到亨利·卢斯,虽然两人经常书信往来,彼此发出热情的邀请,但都没有赴约过。卢斯夫妇跟美龄走得很近,自然不好再见子文。他真正的朋友包括在新加坡、中国香港、东京和伦敦结交的那些财大气粗的金融家,以及自己各银行分支机构的经理们。

指责子文只顾自肥的国民党保守派现在也没有能力攻击子文,并且这些人正在逐渐离世。战争结束后,戴笠的飞机神秘失事——显然是被事先藏在飞机上的炸弹炸毁的。子文最大的政敌中,除了蒋介石及其亲属之外,当数陈果夫了。而陈果夫也于1951年8月在台北去世,时年60岁。大哥去世之后,陈立夫辞去掌管台湾特务机构的差事,去美国享受乡绅生活。不过没过多久,他又放弃了在美国的农场,退隐中国台湾,活到很大的年龄才去世。

1963年2月,经过十多年的冷静,子文最终接受了委员长的邀请,前去访问台湾地区。他与蒋氏夫妇在台北北郊的住所一起住了几天,会见了一些“没有提到名字的官员”。回美国跟哈里曼汇报此次台湾地区之行的情况时,子文似乎是在有意试探美国支持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初衷有没有改变。约瑟夫·艾尔索普告诉哈里曼,“委员长夫妇两人都很不喜欢宋子文,之所以请他去台湾地区,不过是认为他也许是最善于分析美国政府想法的人”。很显然,蒋介石觉得,既然不能从子文手里套出钱来,至少还能让他在华盛顿施展以前的那些手段,但是蒋介石错了。子文现在仍然有位居高位的朋友没错,但他已经没心思在这方面费功夫了。委员长的愿望当时没有实现,以后也不会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