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宋家遗产(第14/15页)
她还说:“中国正受到内战的威胁。反动派希望把美国拉下水,进而让全世界都卷入这场战争。”她声称,这场战争的目的是在中国彻底消灭共产主义。她补充说:“这样的一场内战,虽然没有正式宣布,实际上早已经开始了。”
美国人没有理会她的这通讲话。她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美国政府故意冷落她。
庆龄变卖了很多家产来支持她创办的中国福利会。1948年,在蒋介石政权准备逃往台湾、共产党即将取得胜利之际,她做了最后一次努力,准备组建一个新的组织。这个组织取名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庆龄被提名为该委员会名誉主席,其支持者都来自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党外政治领导人,庆龄成为副主席的三名候选人之一。她还被授予“斯大林国际和平奖”——联邦调查局的档案里专门提到了这一点。20世纪50年代她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她已不再年轻了。从1956—1964年,即在她64—72岁这段时间里,她从没有离开过中国。她与孙文共同居住过的莫里哀路上的那栋别墅被改造成了一座国家级纪念馆。她被安置到了宋查理临终时的住所,即位于霞飞路上的那栋小别墅里。
政府在北京也给了她一套住房。那是位于紫禁城外一个湖边上的一栋豪华庭院,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就出生在里面。那里距离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住处不远,周围高墙环抱,绿树成行。
她被查出患有白血病。1960年,埃德加·斯诺又去了一趟中国,准备去探望她,但最终没有成行,因为“她病得很厉害”。她得的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虽然会很痛苦,但得了这种病的人有时候能活上10年或更长的时间。为了提高身体的抵抗力,治疗方法之一就是大量服用抗生素。1972年,《纽约时报》的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曾与庆龄一起吃过一次饭。他曾提到,因为服用抗生素,庆龄出现了严重的药物反应,当时刚刚恢复过来。在生命的最后20年里,她的病一直非常严重。
不过,她的生活里也有幸福的一面。她收养了两个女孩:隋永清和隋永洁。这两个姑娘是她一名警卫的孩子。庆龄当时虽然年近70,但她一直没有孩子,也没人跟她做伴,于是她便收养了自己警卫的两个女儿,将她俩视为己出。
在生命的最后15年里,庆龄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两个养女身上。“文革”结束后,“四人帮”以反革命的身份接受人民的审判,庆龄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得以安享晚年。她获准把养女隋永洁送到了康涅狄格州哈特福特市的三一学院留学,大点儿的那个养女隋永清后来当了电影演员。《纽约时报》驻北京记者福克斯·巴特菲尔德曾见过隋永清几次。
我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北京饭店的餐厅里。当时她穿着一件裹臀羊毛短裙,脚穿棕色的高筒皮靴,上身穿着一件橙黄色的宽松上衣。隋永清当时有二十五六岁,身材苗条,相对中国人来说个子也挺高,大约有五英尺八英寸。她的眼影很浓,口红也涂得很厚。她长得不算漂亮,不过显得高傲、惹眼而又性感,看上去像是从中国的台湾或香港来的电影明星。
互相介绍一番之后,我问她做什么工作。她说自己从事电影工作,最近正跟军队的一家电影公司拍电影,刚从湖南回来。
1981年5月16日,庆龄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在同一周,她又被吸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因白血病离开了人世。
宋美龄拒绝了邀请,没有回来参加姐姐的葬礼。
[1] 大佬党(Grand Old Party),美国共和党的别称。——译者注
[2] 国民党的绿营,也称“泛绿阵营”,主要包括民主进步党、台湾团结联盟等政党及其支持者。——译者注
[3] 蒲式耳,一种计量单位。美国1蒲式耳相当于35.42升,1蒲式耳大豆的重量为27.215 4公斤。——译者注
[4] 詹姆斯·希尔顿(1900—1954),生于英格兰,英国著名畅销书作家。《失去的地平线》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4名西方人闯入了神秘的中国藏区,经历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件。这部书造就了西方乃至世界想象中的一个“世外桃源”。——译者注
[5] 国际扶轮社(Rotary International)始建于1905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一个服务性社团组织,现在168个国家和地区设有3 200个社会机构。——译者注
[6] 科萨·诺斯特拉是意大利西西里黑手党头子。——译者注
[7] 索伦托,意大利南部城镇,位于索伦托半岛北岸,濒临那不勒斯湾。——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