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身名俱泰——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第2/20页)

按照辈分,钟会还是荀勖的堂舅,但是两人的关系一直不好。荀勖有一柄价值连城的宝剑,钟会一直想要,可是没有得逞。但是钟会是大书法家钟繇的儿子啊,书法也相当厉害,于是钟会就模仿了荀勖的笔迹,把这把剑骗出来据为己有。

荀勖知道这事儿是钟会干的,就没做声。后来钟会斥资千万建了一栋别墅,装潢精美,无与伦比。荀勖书法不及钟会,但画画却是一流。他趁夜潜入别墅,把钟繇像画在大堂之上,衣冠相貌栩栩如生,就像钟繇活了过来一样!第二天钟会一进门,看见老爹的遗容在墙上站着,非常惊讶,又忍不住想起老爹来,悲恸异常。没法子,为表孝心,这种画也不好摘掉,只能任其留在墙上。于是,这栋别墅就被荒置了。

281年,有个盗墓贼无意中盗了一座古墓,里面出土了大量竹简。这批竹简上全是战国以前的文字,里面有《竹书纪年》《易经》《易爻阴阳卦》《卦下易经》《周书》《国语》等珍贵文献,价值无可估量,填补了大量历史空白。这套竹简,就是著名的“汲冢书”。“汲冢书”一被发现,立刻被西晋政府收藏,整理编译。这套书的总编译官,就是荀勖。

但到了晚年,荀勖名节有亏,从前面那首充满谀辞的诗就能看出,所以时任中书令的和峤就非常瞧不上荀勖(时任中书监)。本来按照规矩,大臣上朝有专车接送,中书令、中书监坐一辆车。可是公车一来,和峤就抢着上车,不给荀勖留座位,荀勖只好坐别的车上朝,从此,中书监和中书令就一人一辆车了。

文学作品的风骨,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尽管这首《从武帝华林园宴诗》属于御制诗,也能从中看出端倪。

古语说“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当大家都高歌繁荣昌盛、四海升平的时候,背后的隐患也就开始显露了。

两足虎的警示

据《搜神记》记载:

晋武帝太康六年,南阳获两足虎。

《晋书》的记载略有不同,说这只两足虎是荆州献上的,不过南阳在当时属于荆州,两者说的其实是一回事。

太康六年,是285年,当时正是“太康之治”的鼎盛时期,怎么突然就出了这种奇异事件呢?不仅如此,到了“七年十一月丙辰,四角兽见于河间”,就是说到了286年,河间一带还发现了一头四角兽。按照当时的观点,这是老天对皇帝的劝诫:告诉你,马上要出事啦!赶紧修德清政,整饬风教。

大家别以为《搜神记》里的鬼故事都是乱编的,其中也有不少对当时奇异事件的记录。比如这个两足虎事件,当时就引起朝野震惊。博望令王铨写的《为两足虎作歌》一诗,说的就是这件怪事:

般般白虎,观衅荆楚。孙吴不逞,金皇赫怒。

武形有亏,金兽失仪。圣主应天,斯异何为。

这首诗牵涉不少古代术数知识,有点不好理解。

般般就是“斑斑”,第一句就是说,斑斑点点的白虎,在荆楚这个地方被发现并被献上来。观衅,就是等着观看流血事件,为什么要说“观衅荆楚”呢?

白虎,在古代术数中主兵灾凶恶,现在出现两足虎的异象,更是恶兆。那么两足虎出现在荆楚,象征着必然会有兵灾流血事件会发生,所以是“观衅荆楚”。

那么“孙吴不逞,金皇赫怒”怎么理解呢?荆楚属于孙吴,孙吴地理在南,指代南方,五行属火;白虎五行为金,所以第二句的“金皇”指的是白虎。这一句是说五行属金的白虎,却出现在五行为火的孙吴之地。由于火克金,所以白虎的威力发挥不出来,所以白虎很愤怒!

老虎本来应该四只脚,现在只有两只脚——当然是“武形有亏,金兽失仪”了。皇帝应承天命,天意往往示现给皇帝看,那么,这件怪事到底是什么征兆呢?

诗里的结尾虽然是反问句,但是意思已经很清楚了——这象征着兵戈战事将要来临!

无论这件怪事是不是真的,这首诗传达出来的讯息——繁荣背后的隐患,不容小觑!

隐患到底是什么呢?

没有最奢,只有更奢

最明显的,是全国自上而下的奢靡之风。

晋武帝司马炎性子和蔼,宽律轻刑,造成了整个官场的不自律。加之魏晋战乱刚过,大臣们好不容易等到一个富裕的时代,那还不得可劲儿地造?皇帝带头侈汰,全国上下顿时兴起一股奢华的风气。贵族之间不比学问官职,他们兴趣最大的,是比拼谁更有钱,谁更会花钱!

《世说新语》还为此专门列了一卷,题目就叫“汰侈”,专门记录当时各种豪华奢侈铺张浪费事件,而这些记录,也仅仅是当时的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