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竹林名士——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第3/26页)

邺城距离洛阳很近,是曹操当年经营的根据地,曹氏子孙大多居住于此。曹氏王公全被软禁在邺城一带,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是什么后果——曹氏武力几乎被消灭殆尽,曹魏政权彻底被司马氏架空了。

在暴力高压下,朝局得以暂时安定。或许,司马懿为他的子孙铺好了路,自己的使命就结束了,同年六月,司马懿重病卧床。这次不再是演戏给政敌看——他已经没有能与之抗衡的政敌了。他梦到贾逵、王凌在阴间向他索命,惊惧之下,病情越发严重,不久,这个老政客、老阴谋家、老军事家,一命归西。

司马懿归西,承继其权力的,是其长子司马师。

司马师的心术,比之乃父司马懿有过之而无不及。高平陵事变前,司马师和老爸商议兵变内容,保密工作做到极致,连亲弟弟司马昭都毫不知情,兵变前一夜,他才把消息告诉司马昭。司马昭惊惧得一夜没睡,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司马师的城府之深,于此可见一斑。

司马师还暗中豢养死士三千,平时散落在民间,装成老百姓,兵变时召之即来,就像从地底钻出来的一样。这么强悍的组织、管理能力,绝对让一般人望尘莫及,难怪何晏都评价他,说司马师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天下无敌!

在对待知识分子方面,司马师也遵循老爹的路子,恩威并用、变相管制。阮籍,就又被司马师召为从事郎中,依旧是表面上宠厚有加,实际上被管控着。

阮籍还是老样子,喝酒喝酒还是喝酒,可是光喝酒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心中的痛苦和困惑依旧存在。等憋闷得实在不行,他就再写写诗文抒发一下。

在如此高压严酷的政治气氛下,还敢随便写诗抱怨?

当然不能直接写了,所以阮籍写的诗,一首比一首晦涩,一首比一首难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阮籍的诗有个特点:“阮旨遥深。”就是说阮籍的诗所要表达的主旨啊,深邃遥远,难以捉摸,需要拨开层层迷雾,才能知道他葫芦里到底装了什么!

阮籍最著名的,是有八十二首《咏怀诗》。这些诗都没有题目,全部冠以“咏怀”的名字,然后就“其一”“其二”等等,往下罗列。这些诗的写作时间也有早有晚,基本贯穿了他的一生。一般人刚开始读,常常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但诗中透出来的苦闷和孤寂,却显豁明白。比如非常有名的《咏怀诗》(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这首诗很有名,尤其第一句“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更是脍炙人口。这首诗很简单,没有什么难懂的字词,阮籍就写了自己半夜睡不着起来弹琴,弹着弹着就不爽了,“忧思独伤心”,抒发了一通“莫名的孤独感”,从中很难看不出有别的什么意思。

不过,他的高明也正在这里——或许,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他在高压之下、无奈之中也只有这么写。

他写的诗歌,表面看和时政没有半点关系,都是抒发个人心情的。

影响心情好坏的因素,可就多了去了:吃饭,菜里头石子咯牙了,可以不开心;走路摔了一跤,可以不开心;喝水被呛到了,可以不开心;晚上失眠了,可以不开心……总之,可以有各种理由不开心。如此一来,司马氏想从这些文字里找茬儿进行政治迫害,就没那么容易了。

所以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隐晦难解、比喻极多。钟嵘的《诗品》称之为“归趣难求”,沈德潜《古诗源》说“反复零乱、兴寄无端”。但是,他的心路毕竟还是有迹可循的,通过后代学者的考证分析,我们还是能看出一些端倪。

暴力高压、虚伪横行的世道中,阮籍只能用这种晦涩而玄远的诗,来抒发自己内心无尽的苦闷。

不俗的老婆

除了写诗抒发一下,阮籍还会经常开小差,跑出洛阳城,找他的几个铁哥们儿、好朋友一起喝酒,这些人都是谁呢?

好吧,好吧,我忍不住要介绍他们了!

《世说新语·任诞》中记载说: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这段话完全不用解释!

相信读者朋友都听过“竹林七贤”这个几个字,或许您说不全他们七人的名字,但是您一定知道他们的合称。“竹林七贤”这个名词,在中国后世知识分子心中,就是独立自由的标志,就是反抗世俗的象征,就是坚守理想、蔑视强权的代名词!竹林七贤,是摆在独立知识分子神坛上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