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世祖(一)(第3/8页)

《清凉山赞佛诗》为五古四首;其一起头描写五台山,共有六句之多:

西北有高山,云是文殊台。

台上明月池,千叶金莲开。

花花相映发,叶叶同根栽。

有山出台、由台出池、由池出莲,而重点在"花花相映发,叶叶同根栽"。此谓清室与博尔济吉特氏世为婚姻;而一帝娶姑侄姐妹,或兄弟即为连襟,婚姻既密切亦复杂,则如世祖夺弟或其他亲族所爱,亦为可恕而不足为奇之事。是诚诗人温柔敦厚之笔。

王母携双成,绿盖云中来。

汉主坐法宫,一见光徘徊。

结以同心合,授以九子钗。

此言世祖邂逅端敬,一见倾心,收入后宫,且为孝庄太后所同意。"王母"指孝庄,而"双成"切"董",确凿无疑。"汉主"指世祖;梅村作此类诗,皆用汉朝故事,因为当时最大的忌讳,在夷夏之辨,谈宫闱犹在其次,梅村必用汉朝故事者,即恐万一兴文字狱,犹有可辩的余地。

起首六句,描写道场,下接"王母携双成,绿盖云中来;汉主坐法宫,一见光徘徊",乃孝庄携端敬来拈香,世祖因而初识端敬,一见恰如汉元帝之初识昭君:"顾景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后汉书·南匈奴传》)

昭君已许婚匈奴,汉元帝欲留不可;此则不然:"结以同心合,授以九子钗。""同心合"典出《隋书·后妃传》:炀帝烝父妾宣华夫人,先以小金盒贮同心结示意。梅村用此典,可知端敬为亲藩侍姬,深得孝庄欢心,故行止相携;又用"九子钗"一典,可知世祖纳端敬,为孝庄所同意。《飞燕外传》:"后持昭仪手,抽紫玉九雏钗,为昭仪簪髻。"此"后"在端敬,当然是太后,而非皇后。

翠装雕玉辇,丹髹沉香斋。

护置琉璃屏,立在文石阶。

长恐乘风起,舍我归蓬莱。

前四句既写端敬得宠,亦写端敬纤弱,因而常忧其不永年,于是而有以下一段较"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更为缠绵的描写:

从猎往上林,小队城南隈。

雪鹰异凡羽,果马殊群材。

言过乐游苑,进及长杨街。

张宴奏丝桐,新月穿宫槐。

携手忽太息,乐极生微哀。

"千秋终寂寞,此日谁追陪?"

"陛下寿万年,妾命如尘埃。

愿共南山椁,长奉西宫杯。"

按:"上林"指南苑,"小队"句指方位明甚。"果马"一典最好,说明了许多事实。"果马"者,可于果树下乘骑的小马,自然是为端敬所预备。可以想象得到,端敬娇小纤弱,而且不会骑马,故骑果马,虽倾跌无大碍;从而又可以证明端敬来自江南。倘真为鄂硕亲女,从龙入关,如何不能骑马?若废后则蒙古人,从小习于怒马,但"从猎陈仓"偏以"怯马蹄"为言,而"玉鞍扶上却东西",偏与御马背道而驰,其为妒端敬而赌气,情事显然。

"乐游原"与"上林"为两地,自指西苑而言,下句"西宫杯"虽用王昌龄《长信秋词》"火照西宫知夜饮"典,与"新月"句相应,但只点出"西"字。西苑在明武宗时曾开内操,又有"平台"(即"紫光阁")为召见武臣之地,固可视作"长杨街"。

此言南苑猎罢驾至西苑,张乐夜宴,由"新月"、"白露"知其时为八月初。手头无《顺治实录》,不能细考。

"太息"者世祖,生前之乐至矣尽矣,但愁身后寂寞。于是端敬由"谁追陪"而自陈"愿共南山椁,长奉西宫杯"。生生死死相共,较之"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更见情深。

于此可证《古意》第五首,"南山仍锢慎夫人",确指端敬祔葬。

按:其时世祖年不满二十,已虑及身后,自为不祥之语,故有最后一段:

披香淖博士,侧听私惊猜。

今日乐方乐,斯语胡为哉?

待诏东方生,执戟前诙谐。

熏炉拂黻帐,白露穹苍苔。

君王慎玉体,对酒毋伤怀。

"披香"典出《飞燕外传》:"宣帝时披香(殿)博士淖方成,白发教授宫中,号淖夫人。"按:世祖亲政后,征博学翰林如方玄成等侍从,极其亲密,称方玄成别号楼冈而不名;此处"淖博士"、"东方生"皆有其人。

由"伤怀"领起第二章,写端敬之死,及世祖逾情逾礼:

伤怀惊凉风,深宫鸣蟋蟀。

严霜被复树,芙蓉雕素质。

可怜千里草,萎落无颜色。

端敬殁于八月十七日,首四句写时写景亦写情。"千里草"切董字,与"双成"遥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