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战争之路(第3/5页)

基尔维斯顿男爵——约翰·费舍尔(1841~1920)

费舍尔出生于锡兰,据散布的流言称,他有中国血统。其父曾是当地陆军上尉,但是不久后转行种植咖啡豆,从此不再过问费舍尔的生活。费舍尔6岁的时候被送回英国,由其祖母抚养长大。1854年费舍尔加入海军的时候,海军学员还没有开始在达特茅斯受训,而只是在装备简陋的帆船上进行简单的练习。这种训练显然是不够的,后来远征波罗的海、与俄军的交战就证明了这一点。在其日后的职业生涯中,费舍尔一直是先锋的形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当口,他任英军代理上尉,参加了1859年第二次大沽口之战。

回到英国后,他以优异成绩通过了航海考试,在“杰出”号(HMSExcellent)上表现出了惊人的炮术天赋。这为他赢得了新“勇士”号上射击指挥官的职务。此外,他还特别学习了地雷知识,后来成了鱼雷研制的倡导者。1874年,他得到机会,成为前往位于阜姆港(Fiume)的怀特海德工厂进修的军官之一。升任上校后,费舍尔麾下有数艘新型的装甲舰。他还常常作为旗舰船长直接听命于海军上将的指挥。1882年,费舍尔参加了轰炸亚历山大港的行动,但由于不幸感染了痢疾,他不得不离船上岸,后来耗时4年才得以痊愈。他在出版界结交甚广,在1884年的海军恐慌中,费舍尔小心翼翼地给他们泄露了一些机密。后来他出任海军部海军军械署署长,负责在舰队的武器装备中增加速射炮的数量,以应对鱼雷艇的威胁。1894年,他升任海军中将,成为英国在西印度群岛地区的总指挥。在与法军的冲突危机中,费舍尔大胆计划、行动,救出了被错误地关押在恶魔岛(Devil’sIsland)上的德雷福斯上校(CaptainDreyfus)。

1899年,费舍尔受命指挥地中海舰队,直至今日,这在海军中仍是最高的肯定和荣耀。在任期内,他改进了舰队的武器和战斗策略,却与当时的副将查尔斯·贝雷斯福德(CharlesBeresford)相处并不融洽。甚至有一次,在马耳他的大哈伯岛(GreatHarbour),在岸上官兵的众目睽睽之下,他下令贝雷斯福德绕道,重新靠岸。1902年,费舍尔任职第二海务大臣,主管海军人事局,进行了诸多改革,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塞尔伯恩方案(SelborneScheme),正是这一方案让轮机工程师得以加入海军的管理层。

1904,费舍尔又升任第一海务大臣,上任初期的工作任务在于削减海军开支。虽然也曾对用潜水艇作为国防主力的想法心动,但他最后投资建设的还是无畏战舰,而且对巡洋战舰更为偏爱。虽然费舍尔好战和寡言的性格让他树敌无数,但这不能掩盖他那些种类繁多的改革对英国海军的贡献。热爱、支持费舍尔的人被戏称为身处“鱼塘”(Fishpond,因为“Fisher”有“渔夫”之意),而由贝雷斯福德领衔的反对者被斥责为“反动分子”(reactionary),虽然贝雷斯福德自己也有不少奇思妙想。

1910年,费舍尔从海军部退休,但是“一战”爆发数月后,他又被丘吉尔劝回,重掌海军。但是即便机构大如战时的海军部,也容不下两个自负的灵魂,1915年,费舍尔因不满远征达达尼尔一事,再次辞职。他投身专事研发的部门,亲自操刀ASDIC(潜艇探测器)的研发,最终ASDIC成了“探测潜艇”的代名词。即便到今日,费舍尔还是人们的争论焦点,其对海军改革的重大贡献和他破坏团结的领导方式让他毁誉参半。

随着军备竞赛的激化,新建的无畏战舰吨位也在不断增加。无畏战舰本身装备12英寸口径的火炮,排水量达到17900吨。1909年订购的“猎户座”级(Orionclass)“超级无畏战舰”(superDreadnoughts)排水量达22000吨,火炮口径也升级到13.5英寸。建于1912年的“伊丽莎白女王”级(QueenElizabethclass)排水量33000吨,火炮口径15英寸。到1914年8月为止,皇家海军有40艘无畏战舰和巡洋战舰,或在建造中,或下了订单准备建造,这是一笔巨大的财政开支。无独有偶,在珀西·斯科特的领导下,提高海军炮击精准度成为硬性指标。舰队的炮击结果公布出来,《喷趣》(Punch)用漫画进行炫耀,图中,“大不列颠”(在这里是女神而非船只)向威廉大帝(KaiserWilhelm)展示了英国炮舰的射击准确率从1904年的42%提升到1906年的71%,威廉深感震惊——这可能是海军演习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受到新闻界如此重视,版面几乎与体育活动等重。但军备竞赛远未结束。1905年,日本在对马岛(Tsushima)战胜俄罗斯,充分证明了远程炮击的价值,指挥系统也得到了改进,船上只要有一座发射塔就能控制所有火炮向目标开火,精准度大大提升。不幸的是,海军部选择使用由上尉弗雷德里克·德雷尔(FrederickDreyer)研发的火力控制系统,而不是由才华横溢的业余发明家查尔斯·波伦(CharlesPollen)开发的一个更优越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