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烽火南浔路(1938年6月~1938年10月) 三条攻击线(第3/5页)

两个人拿出的第一个方案前面已经说过了:主力沿平汉线南下,另一部沿长江西进,从北面和东面分两路直取武汉。计划报到作战课长稻田正纯那里后,被否决了。稻田认为华北的“治安”成问题,抽不出更多的兵力走平汉线。稻田也许犯了一个错误,井本和今冈的计划虽然冒险,而一旦克服阻力,却具有致命一击的效果。稻田不同意也没办法,俩大尉只好继续思考。

他们在屋子里又关了几天,然后拿出一个新方案:

主力沿淮河西进,走大别山北麓,占领信阳后再转平汉线南下;辅助进攻部队的路线不变,依旧沿长江西进。

这个计划被稻田看好,上报到作战部长桥本群和参谋次长多田骏那里。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这时候,花园口决堤了,黄河东流去,直接导致淮河水大涨,于是该方案又悬空了,主要是后方补给有大麻烦。于是俩大尉掉头又回了作战课的小黑屋,最后拿出第三稿:干脆不再以华北方面军第2军为主力,虽然他们仍将走大别山北麓的路线,但只能作为辅助部队了;主攻方向改为沿长江两岸推进,由华中派遣军担纲。长江北岸的日军直取汉口,南岸的日军进行大迂回,并切断汉粤铁路,包抄中国军队。

稻田正纯签字。

桥本群签字。

多田骏签字。

闲院宫载仁亲王签字。

大本营签字,随即发往中国前线。

顺长江主攻武汉对日军来说有利有弊。有利的是,夏秋时节江水大涨,大型舰船可逆流而上,协同陆军作战,加上空军,完全是三位一体的火力网。弊端是在皖、鄂、赣三省湖网和山地密集,天气炎热,传染病容易流行,加上阴雨和浓雾,都将困扰日军的推进速度。东京实际上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将作战时间定为1938年入秋后。

但是,就在这时候,本间雅晴的情报部门又提供了一条消息:至少在1938年夏天,苏联是不会参战的。

这个消息对日本来说很重要。

因为在当时的局势下,按东京的判断,苏联是随时会对日开战的,于是又把攻略武汉的时间提前到了夏天。

1938年6月1日,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在南京转发了东京大本营要求攻占安庆的命令,叫稻叶四郎的第6师团在合肥集结,然后立即向安庆转进;同时,波田支队在海军第3舰队第11战队舰船护送下,由水路逆长江而上,目标也直指安庆!

武汉会战的大幕,就此缓缓拉开。

第6师团无需多讲,只说波田支队——武汉会战前期的“明星”。

日军的支队,是一次战役中的临时性编制,往往从一个师团里抽出一个旅团或联队,以此为基干,辅以炮兵等其他部队,形成一个在结构上形同于师团的独立作战单位。战役结束后,支队里的各部队回归原建制。支队由旅团长或联队长率领,支队以部队长的姓氏命名。比如,打南京时,第9师团在横渡太湖时,编成秋山支队;沿江进攻的第13师团,编成山田支队;在打鲁南时,第5师团编成坂本支队,第10师团编成濑谷支队,如此等等。

波田支队的支队长是波田重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8期,广岛县人),所率部队是来自台湾的守备队(混成旅)。打上海时他们就露过面,由重藤千秋率领。当时,日本有登陆广东的作战计划,所以把重藤支队拉出上海,但后来广东作战计划取消,他们就顺路回台湾休整。养了半年多,到1938年2月22日又拉了出来,被编入畑俊六的华中派遣军。

波田支队由两个步兵联队(驻台湾步兵第1联队、第2联队,联队长分别为佐藤要和高桥良)和一个山炮兵联队(联队长中岛要吉)组成。他们6月7日由镇江上船,3天后集结在芜湖。当日夜,波田重一下达奔袭安庆的命令。

6月11日,波田重一在距安庆20公里外的水域眺望古城。

12日凌晨3点,一声令下,波田支队主力和3个中队的海军陆战队于长江北岸登陆,直扑安庆。

自清初安徽建省,直到民国时代,安庆一直是省会。它位于皖西南的长江北岸,在南京和武汉两大城市之间,南靠江西九江,北临湖北黄梅。因在军事地理上极为重要,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说法。太平天国后期,这里曾爆发激烈的安庆争夺战,曾国藩拼尽全力攻下安庆,并以此为基地,最终攻克南京。曾国藩在安庆设立军械所,制造出国产第一支步枪。

在淞沪战场,川军杨森打得不错。撤出后,他率第27集团军在安庆一带布防。6月初,日军攻占临近的巢县,杨森命令第133师反攻。

前锋是第794团团长李介立(四川讲武堂,四川犍为人)。他率军开至巢县时,立即侦察敌情,一当地居民冒死报告,说巢县内有数百名日军。而且,还提供了一条重要消息:巢县南城城墙上被炸开了一个洞,当时日军就是从那里攻进城的,洞很大,士兵弯着腰即可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