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烽火南浔路(1938年6月~1938年10月) 三条攻击线(第4/5页)

李介立一面把情况报告师部,一面拿出两个营组成突击队。

巢县城下有条不窄的护城河,工兵连夜赶制浮梯,随后跟突击队摸到城下。一个班的战士从豁口潜进,干掉日军步哨后打开城门。等在城门口的两个营的士兵,悄悄进了巢县。

借着漫天星光,李介立举着手枪在前面带队。

巢县的县城不大。最初的时候,李介立认为日军必定睡在机关或民房。在带部队潜行到巢县十字大街时,才发现日军是在大街上露天宿营的。

想不了那么多,李介立说了声“打”,轻机枪、步枪、手榴弹同时攻击。

一个袭击就打死日军二百多人。日军回过神儿来,马上反击。进城前,中国军队已作好打白刃战的准备。刺刀战中,中国士兵并不占优势。这时候,驻城北的一个大队的日军增援过来。两军利用店铺、柜台等遮挡物展开巷战。

中国军队是半夜两点进城的,巷战一直打到拂晓前四点。虽然在巢县小有斩获,但此时安庆已危在旦夕。

波田支队登陆时大雨连天。

连日的阴雨叫中国守军在精神上似乎无法集中。杨森指挥部队在舒城和桐城构筑前进阵地,提防着从合肥而来的第6师团,却忽视了从长江登陆的波田支队。6月12日傍晚,波田支队先是冒雨占领了安庆机场,随后一袭而下安庆城,前后竟不到3个小时。

此时同样向安庆进发的第6师团还在泥泞的路上。

安庆陷落得太容易,蒋介石要制裁杨森,但一想,川军中盖过杨森、王陵基的,又不容易找,思来想去,只好作罢。杨森后来却主动找到蒋介石,说自己的部队,就是第133师李介立那个团,由安庆往潜山退的时候,全团殉国。蒋介石一听,顿觉悲壮,计划给杨森奖励。不过,没多少日子,李介立的士兵陆续出现在武汉。原来,向潜山撤的时候,这个团分散转移,一时间没能联系上杨森的司令部,后者以为他们都阵亡了。

如果有手机的话,这时候蒋介石再给杨森打,那么后者一定关机了。

杨森摆了乌龙,畑俊六则在放烟幕弹。

攻取安庆后,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叫日军在宣传上刻意迷惑国民政府,造成一种日军不想沿江攻打武汉的假象。在他看来,只有进占江西湖口或九江后,才可把沿江进攻武汉的战术意图暴露出来。所以日军放出风,下一期进攻重点放在浙江,以蒋介石的老家宁波为目标。

实际上日军这个做法完全多此一举,有点掩耳盗铃的意思。

波田支队袭击安庆前一天,东京陆军参谋本部的今冈丰大尉几个人飞抵上海,跟华中派遣军主任参谋公平匡武等人会商武汉作战的细枝末节。就在开会时,他们接到花园口决堤的消息。

尽管如此,公平匡武还是坚持派一个军的兵力照走平汉线,哪怕遇到再大困难,也要横渡黄泛区,因为他坚信这个进攻路线的战略价值最大。公平认为,走平汉线右翼可以窥视陕西,必定会牵制中国军队的不少兵力。如果沿大别山西进,看似是斜插,实际上打的照样是从徐州战场上撤下来的中国军队的正面,必然陷入层层抵抗。

但大本营意见不容更改。

公平匡武说:“沿大别山进击也行,但平汉线一路也别撤销,加上长江一路,三路人马合击武汉。”

东京来人的回答是:“似无必要啊!”

公平匡武说:“如果一定这样,那么必须增加华中派遣军的后续力量,把华北方面军的兵站部队多多地划给我们点。”

这是没有问题的。

东京来人说是会商武汉会战,其实只带来两个具体任务:一个是协调兵站问题,怎么把华北方面军的兵站部队调到华中,另一个就是运输船舶的拨划。

东京大本营和现地日军把意见统一起来后,进入6月下旬,组建了专门担负主攻武汉任务的第11军。

1938年6月21日深夜,正在东北担任第2师团长的冈村宁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6期,东京人)突然接到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的急电:“调任第11军司令官,速往参谋本部报到。”

赶回东京后,7月1日,冈村向参谋总长载仁亲王报到。

第11军司令部正在陆军士官学校的一间教室里搭建班子,配属给冈村的参谋长是吉本贞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0期,德岛县人)、作战课长宫崎周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8期,长野县人)。后者在一个下午拜访了冈村,随身带了不少小字条,字条上写满武汉攻略的想法。两个人在偕行社新馆的顶层进行了一番密谈,谈到一线日军的战力和军纪问题,冈村提到一句:“这次打武汉,我所指挥的部队主力,还是打南京的那批人。但武汉不允许再发生南京一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