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战徐州(1938年3月~1938年6月) 当我们谈论花园口时我们在谈什么(第4/6页)

东京大本营一直关注着兰封战事,5月29日下达的命令是:越过兰封、归德等地区向西的作战必须经过批准。

但华北方面军照样没理会这个命令,把第14师团配属给第2军后,命令其向兰封以西的中牟反攻,第16师团从归德向尉氏追击,攻略开封、郑州进而切断平汉线。

此时,日军那边有两个人事变动:

5月30日,华北方面军第1军司令官香月清司被替换回国。

这位“七七事变”期间日军最高指挥官,对这场战争似乎一直兴奋不起来,加上总跟上峰不合,导致态度日益消极,最后索性把事务都交给参谋,自己一个人关起门来练书法,或者到田野上独自溜达。

新任司令官是梅津美治郎。

梅津在6月4日由东京飞到石家庄,召开第一次参谋会议,把听到的最多的话总结到一起,意思就是:前任司令官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始终处于一种梦游状态。

第5师团也换了师团长,板垣征四郎像坐上直升机一样,直接升为陆军大臣。这是破天荒的事。继任师团长是陆军教育总监安藤利吉(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6期,宫城县人)。由此可看出日本军部对第5师团的重视,因为教育总监、陆军大臣和陆军参谋本部总长是陆军三大长官之一。

土肥原死守三义寨,中国部队拿不下,日援军又至,在这种情况下,围攻的中国师开始撤围。这次兰封之战和同年的广州之战,以及1941年的中条山之战、1942年的浙赣之战、1944年的豫中之战(豫湘桂会战河南段),是八年抗战间中方打得最糟糕的5次战役。

围歼土肥原不成,中国军队随即面临日军凌厉的反攻。

日军3个多师团对中国军队全线压上。

此时敌情分析显示:日本当以华北方面军为主力,西取豫中后走平汉线直下武汉。

6月1日深夜,蒋介石终于批准第1战区关于炸开黄河堤坝拦截日军的动议。

蒋介石当夜打电话给程潜,叫其在决堤河段上一定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此时土肥原贤二带领第14师团已兵锋直指开封,程潜正计划带领长官部西迁洛阳。会议上,专家给出的决堤地点是中牟县的赵口。

首先因为日军正集结在中牟及下游,二是在此处决堤,可使黄河流经以前的故道,随后至安徽注进淮河,损失相对最小。

具体任务落到商震那里。按命令,最晚6月5日0点开始决堤。战区参谋长晏勋甫指派工兵课长去现场指导。

商震先出动一个团,急奔赵口。

中牟在郑州和开封间,赵口在黄河南岸,距县城25公里。

6月5日凌晨,黄河两岸一片漆黑。在赵口,中国士兵轮动锄镐,挥汗如雨。

所谓决堤,派点人挖个大口子不就完了?显然大家把事想简单了。6月中的黄河水位还比较低,加上南岸基石坚硬,这一个团的士兵,从午夜干到第二天,直到临近中午才把大堤掘开一个口子。随后,工兵用炸药进行爆破,想把口子再扯大点,但不成想爆炸声过后,本来不大的口子,又被塌陷的土方堵住了。

等于大家白干一夜,于是士兵又拼命挖,想把口子重新弄开。

情况报到商震那里,一向沉稳的他也把心提到嗓子眼。此时日军第14师团正在急攻开封。中牟到开封多远?不到百公里。决堤的士兵们虽然没感到什么,但集团军司令部的人都紧张到极点。

蒋介石打来电话,问决堤进度如何。

蒋介石很纠结。此前,黄河水利委员会的专家曾当面向他陈述过预计情况:

黄河下游豫东南的百姓首当其冲,受灾地区至少包括中牟、尉氏、扶沟、西华、淮阳、周口、太康、开封,以及安徽甚至江苏的一部分,受灾人群有可能超过800万。至于损失多少人口,没有人能做判断。

蒋介石这个人,信仰是基督教,精神是儒家的,但终是军政强人,虽然黄河决口有纠结处,但最后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而且,他坚信自己的出发点是基于整个抗日战略。所以他催问商震到底挖开没有。

商震只好如实讲来:“赵口的挖掘近乎失败,需要重新寻找地点。”

蒋介石在电话里提醒他:“土肥原的部队已经打进开封了!6月9日正午我再给你打电话。”

显然,蒋介石给了他三天时间。

商震喊第39军军长刘和鼎,后者小跑而来,商震说:“最晚到6月9日中午,必须挖开大堤,否则军法从事!”

刘和鼎一哆嗦,说:“誓死完成任务!”

商震说:“我不要你死,我要你完成任务,你把大堤给我扒开就行了!你要多少士兵我都给你,有那么困难吗?!”

商震最近一段时间火气大。原因之一是他觉得日本人太可气了。这话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