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战徐州(1938年3月~1938年6月) 当我们谈论花园口时我们在谈什么(第2/6页)

刘斐说:“一切都需要看徐州会战后的形势。”

蒋介石说:“你们觉得掘开黄河堤岸的建议怎么样?”

全面抗战前的1935年,有一次,蒋介石到武汉行营,行营参谋长晏勋甫(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期,湖北汉川人)就提过:一旦中日开战,日军必沿平汉线夺取郑州,郑州之失不是一城之失,而关系日军西进南下问题,所以可掘黄河堤岸来阻击日军。

1938年初,第1战区司令长官程潜来武汉时,重提晏勋甫的计划,此时晏正好是程潜的参谋长。按他的计划,应在郑州附近选择决口地段,用黄河水阻日军于郑州以东。

徐州会战中,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陈果夫和军令部次长熊斌等人也提到类似建议。

面对蒋介石关于黄河决堤的问话,刘斐和林蔚互相看了看,林蔚说:“委员长,我以为决堤的关键在于到底值不值,也就是说,对日军的阻击力量有多大,对全盘抗战的功效有多少。后者是关键。如果事倍功半,就需要再斟酌。但如果事半功倍,则可以实施。”

刘斐则直接从军事角度切入,说:“现在日军已进入豫东,如果黄河决堤,首要目标是寄希望于使其辎重部队尤其是重武器辗转难行。放水豫东南,有希望保住包括洛阳在内的郑州以西大片土地,如果郑州不落入敌手,又有黄泛区阻隔,日军走平汉线攻武汉的概率就会降低。但黄河决口后对日军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我们的损失又有多少,还应再次集合黄河水利专家进行商讨。”

蒋介石说:“局势紧急,留给我们考虑的时间没几天了。”

到了郑州,在派专列把刘斐和林蔚送往徐州后,蒋介石马上叫驻扎在那里的第20集团军总司令商震(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河北保定人)和第39军军长刘和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3期,安徽肥东人)带他去看黄河大堤。

商震出身晋绥军,少时考入军校后,一面学军事,一面学英语,后参加同盟会,并留学日本。商震是少年英才,二十三四岁,就已经是袁世凯政府陆军部的高级顾问了。后来一直追随阎锡山,先后主政山西、河北、河南。他是武将,但又能文,个人文化素质好,英语讲得也不错,这在当时的将领中是不常见的。

有人说,商震会英语,但只会“YES”“NO”,单词一过3个就不会说了。这是多少带点羡慕嫉妒恨的玩笑话,事实是商震说得确实可以,不但自己学,还在部队里开了培训班,叫手下跟着学,场面有点“疯狂英语”的意思。

虽然出身晋绥军,但商震极被蒋介石倚重,这一点类似于在中枢的军令部长徐永昌。看一下商震后来的职务就清楚了:第6战区司令长官、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兼外事局长、赴缅印马军事代表团团长、中国驻美军事代表团团长、国民政府参军长、盟国对日委员会中国代表兼中国驻日代表团团长……

却说一行人出郑州北门,乘车奔驰十来公里,转眼间到了黄河岸边。这是作为南方人的蒋介石第一次如此近距离且专注地观看黄河。战火将袭,怒河春醒。此时河面水位不是很高,涨水期要等夏秋时季了。

商震的话几乎和林蔚一样。

黄河水灾在历史上就是困扰两岸居民的大问题。一旦主动扒开堤岸,又会有多少民众遭灾?不管阻击日军的效果如何,这都是需要背负后世骂名的。

蒋介石继续思考时,土肥原贤二已经浩浩荡荡地杀向豫东。

第14师团类似于第5师团,是一支机械化部队,坦克、战车、卡车、炮兵牵引车加在一起,有500多辆,南下时,光正面就摆了五六里地之宽,确实是够吓唬人的。

最初守兰封的是宋希濂的部队。

在南京时,宋希濂的部队守卫下关,伤亡相对不大,撤退时部队大半过江。尽管如此,宋从南京下来后还是被撤了职(南京下来的部队长,被查办的很少,宋被撤职,当与其部队在南京的位置与担负的任务有关),于是回到湖南老家闲居。当然,大敌当前,正是用人的时候,蒋介石不可能弃用黄埔1期的宋希濂,所以在宋闲居一个多月后,就任命他为荣誉师师长了。什么是荣誉师?荣誉师的士兵,都是作战受伤治愈的老兵。宋希濂带着荣誉师在浏阳训练了一段日子,1938年5月接到何应钦的急电,叫宋立即赶到武汉。

在武汉,何应钦对宋希濂说:“你马上就任第71军军长!这个部队的人事你是熟悉的,在指挥上不会有什么问题。”

宋希濂一愣,说:“军长不是王敬久吗?”

何应钦说:“委员长把他撤了!”

原来,南京战下来后,第71军军长王敬久拉着队伍到洛阳整训,奉命受当地警备司令节制,两人以前在一个部队,当时王的官职要比那位警备司令大,所以对受其节制这件事想不通,总闹脾气,传到蒋介石那里,老头子很生气,一怒之下把王给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