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战徐州(1938年3月~1938年6月) 坂本,别走

荻洲立兵带第13师团北上呼应的情报最先被武汉军令部情报厅拿到。蒋介石随即将荻洲师团的动向通知给在徐州的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同时,给第3战区的顾祝同发了份急电,叫他派部队在第13师团后面进行牵制作战。考虑到李宗仁那边兵力不足,又把廖磊第7军从第3战区划到第5战区。最后,叫第1战区的程潜随时作好支援第5战区的准备。

抗战爆发后,白崇禧飞赴南京,与蒋介石协商抗战大计,李宗仁留在广西,编练新军。淞沪会战期间,李被任命为第5战区司令长官,进驻徐州,战区在鲁南和苏北的津浦线两侧以及陇海线东段。

韩复榘擅退,津浦路正面洞开,为安全起见,蒋介石希望李宗仁把第5战区的司令部从徐州迁到河南归德(今商丘)或安徽亳州。但李还是坚持留在徐州,因为交通和通讯便捷,有着四通八达的电话网。假如迁到归德或亳州,只能依靠无线电了,电报来回及翻译耗时太长,而且容易被日军破译,于军事指挥大不利。

此外,还有极重要的一点:司令部及其兵力集中在徐州周围,等于是内线作战(如圆形堡垒一样,与从外面进攻的多路敌人进行作战)。内线作战看似被动,但一旦打好了,在保证内侧交通线的情况下,可以互相穿插,对外围分散的敌人各个击破,后来张自忠部在徐州战场上南北纵横,对友军多次进行支援,就完全得益于内线作战的好处。当然,内线作战也有致命处,一旦打不好,包围圈会越来越小,有被敌人围歼的危险。

就在李宗仁拿到蒋介石发来的情报不久,另一份军情摆在了案头:青岛失陷后,板垣师团沿胶济线西进,攻到潍县后转向南攻,连破高密、诸城,兵锋直指鲁南重镇临沂。

鲁南的临沂和滕县,徐州北面的两扇大门。

各路援军此时还没到达第5战区,李宗仁手上人手很少,又没总预备队。想来想去,只好急命庞炳勋带第3军团去临沂阻击日军。

第3军团正在守备苏北海州,军团长是兼着第40军军长的庞炳勋。

此人是个长者,早年在直系军阀里做事,在跟奉系的战斗中被炸残一条腿。跟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他也跟过冯玉祥,而且打过韩复榘,袭击过张自忠。其人虽谈不上狡猾,但总有小算盘,最会保存实力。后来,到了1943年,在一次战役中陷入困境,终于降了日军。有人说,那也是为了保存实力,暂时的。其实,历史哪有那么复杂?汉奸就是汉奸,就跟他在1938年的春天即将成为英雄一样。

按后来李宗仁的回忆,庞炳勋被划入第5战区,到徐州面见李时,两个人有一场对话。

李宗仁说:“庞将军久历戎行,论年资,是老大哥,而我是小弟,本不该指挥你。这次抗战,在战斗序列上,我被编为司令长官,担任一项比较重要的职位而已。所以在公言事,我是司令长官;在私交言,我们是如兄如弟的战友,不应分什么上下。”

庞炳勋说:“长官客气了。”

李宗仁又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二十多年,虽然时事逼人,我们都是被迫在这漩涡中打转,但是仔细回想那种生活,太没有意义了!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今日大如人愿,让我们这一辈子有一个抗日报国的机会,今后如能为国家、民族而战死沙场,才真正死得其所。你我都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人,死也值了。这样才不愧做一个军人,以终其生。”

李宗仁的一席话如情感炸弹在庞炳勋内心深处炸开花。后来老庞死守临沂,与这一席话有着直接关系。

当时庞炳勋说:“长官德威两重,我们当部属的,能在长官之下为国效力,天日在上,万死不辞,长官放心——”

放什么心呢?

庞炳勋说:“我这次决不再保存实力了,一定同敌人拼到底。”

李宗仁说:“好!”

他叫庞炳勋火速驰援临沂。可以说李宗仁的思想工作做得真不错,因为老庞爽快得提兵就走了。

庞炳勋虽然挂着军团长的名号,但下面实际上只有1个军,也就是第40军。这个军下头有多少部队呢?只有一个师。一个装着一个,一个装着一个,名号很多,但实际上就那么点人。加上直属特务营,炮兵、工兵、辎重兵、通信兵各一个营,以及骑兵连和手枪连,满打满算5个团,一万多士兵。

这是支地道的杂牌军。

不过,如果看第40军总参议李瘦吾的回忆,会发现,这支部队的武器装备并不差,人虽然只有13000人,但装备有:步枪8000支,手枪900多支,重机枪60挺,轻机枪600挺,掷弹筒200多具,山炮4门,轻重迫击炮60多门。

这个数字甚至叫人产生怀疑:一万多人的部队,即使补充了武器,会有600挺机枪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