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纸币做的老虎就是纸老虎(第8/16页)

事情就怕开头,有人一开头,其他国家随后也看明白了,于是一窝蜂地跟进,要求换金子。因为西方各国经济发展了,老百姓都买得起金子,金子又都在美国的地窖里,市场上流通得少,市价肯定高。所以把黄金拿回去卖给本国老百姓,卖的钱兑换成美元就可以赚一笔,然后再用赚的钱找美国换黄金便是。

换句话说,美国就是金矿,谁想发财谁就挖。兑换很快成了哄抢,美国人就是有金山也不够大家这么抢的。堂堂美帝本不该被人欺负到这份上,不过这会儿美国正陷在越战里不能自拔,枪杆子不硬,眼看着北越一年一个旱季攻势,到处都要靠盟友帮忙补台,明知道被盟友暗算,腰杆也硬不起来。

大家三换两换,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黄金被大家哄抢得只剩下一半,并且每个月要流出1/10,眼瞅着金库就要空了。这时候是尼克松当政,尼克松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形象不错,不过在洋人眼里一向没啥信誉,赶上这事干脆直接来个不认账——否认美金可以兑换黄金!

1971年美国人取消了美元和黄金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到1979年,黄金从35美元1盎司涨到800多美元1盎司,这年美国人最后一次清点库存,库里还有8100多吨,然后锁上金库大门,还有多少黄金从此保密,就算美国人偷偷卖光了也没人知道,外界只能按美联储的收支公报推算。“美金”这个词从此成为历史名词。

美元的贵金属担保消失了,与此同时美国的工业也丧失了为美元提供实物担保的能力,1971年,就是取消了金本位制的同一年,美国贸易也出现逆差。在逆差和顺差之间摇摆了几年后,从1976年起美国开始连年逆差,美国消费者自己都不愿意要美国货,就不要说全世界了。

美元的黄金、工业品双保险消失之后,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持续的通货膨胀,20世纪60年代,美国每年的通货膨胀率在2%~3%之间。20世纪70年代以后几乎常年维持在5%以上,而且越来越高。

股市里讲究“追涨杀跌”,国际货币市场上也一样,一旦美元开始走空,全世界都会争先恐后地把手里存的美元花出去,囤积物资,炒作商品。大规模的炒作、囤积会放大通胀预期,1%的通胀如果被追涨成2%,势必刺激更多资金加入投机——没有什么买卖比囤积更容易。在这个趋势下2%会变成4%,4%会变成8%、16%、32%……

到了1978—1979财年,通货膨胀率已经高达10.24,到1980年进一步涨到了14.61%,恶性通货膨胀一触即发。触发恶性通货膨胀的界限是通胀率超过生产性企业的盈利。一旦涨价比赚钱快,企业很快就会发现把原材料堆在库房里会比生产更赚钱,企业自然会把生产资金抽走用来投机,投机又会导致更大规模的物资不足和涨价。接下来就会形成雪崩,美元就真要变成纸片了。

美国大片和美国现实的相互鉴定

现在我们知道,1980年美元并没有崩溃,实际上,美国不仅熬过了80年代,还混到了21世纪,期间耗死了自己的最大敌人——苏联。就算眼前又遇到了大危机,起码美国又当了30年的超级大国。

那么1980年的美国做了什么呢?1980年美国选了一个新总统,共和党人罗纳德·里根。里根在竞选总统的时候说:“衰退是你的邻居失业了,萧条就是你也失业了,如果卡特失业了,那就是复苏的开始。”

卡特是里根的前任,只做了4年总统,却做了不少大事,把巴拿马运河还给巴拿马,撮合以色列和埃及和谈,同中国建交,又跟苏联谈核裁军。卡特在外交上温和并不是要广结善缘,而是为了给美国省钱。

毕竟美国为了打越战、打冷战花了太多钱,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美元对黄金贬值是十几倍,对石油贬值也有五六倍之多,都是因为美国人印了太多钞票。

美国靠印钱收全世界的铸币税,但是铸币税有个问题,钱只能印一次,铸币税自然也就只能收一次。除非能想办法回笼美元,大家拿了美元之后愿意给美国人送回来,需要的时候美国人再印新的,这样一来,印票子收铸币税就可以像割麦子一样,收完一茬又一茬。危机也自然解除了。

要回笼美元,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治标的办法,提高利率回笼货币,借新债还旧债,先把眼前应付过去,哪管以后洪水滔天。

另一种是治本的办法——既然滥发美元带来了问题,就该承认现实,让美元贬值。削减财政,少印点美元,多造点东西出口,力争达到贸易平衡,把美元赚回来。卡特出身农场主家庭,年轻的时候为美国开发第一条核潜艇做了很大贡献,自然想继续为国家做点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