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纸币做的老虎就是纸老虎(第6/16页)

当然后来希特勒的如意算盘落空,因为冒出来个苏联,苏联趁着西方大萧条搞了工业化,到了20世纪40年代,斯大林的枪杆子硬得很,德国生啃不下来,反倒活活把自己拖死了。

战前除了苏联在备战,美国人其实也没闲着,放债出去就得配备相应的执行力。为了以后找德国逼债,1933年罗斯福一上台就砸钱开发战略轰炸机,研究战术,训练飞行员,如果没有先前十来年的准备,到“二战”开打的时候,美国现研制战略轰炸机,那么百分之二百来不及。没有战略轰炸机,到最后就算美国有原子弹也扔不出去。

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正在大萧条,这时候有个叫杜黑的人提出了一个“空军制胜论”,罗斯福就顶着经济危机造出了战略轰炸机。美国历史上还有一个老罗斯福,他上台之前,美国也在闹经济危机,也有个叫马汉的人提出一个“海权论”,老罗斯福就造舰队,发动美西战争,开始向欧洲老帝国主义抢班夺权。一个海军,一个战略空军,这两个老本,美国一直吃到现在。这时候的美国梦成了霸主之梦。

中国人知道“罗斯福新政”的多,知道罗斯福家族是华尔街的大房东和大股东的少。大国崛起不是请客吃饭,在历史大变局的面前需要一个国家团结一心,最起码得让某个罗斯福站出来,凭老东家的面子说动华尔街的大亨们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出点血投资未来,至少要为了将来讨债准备真正的执行力。如今美国老百姓正堵着华尔街示威,只是不知道下一次罗斯福再度登场是什么时候,当然话说回来,如今的华尔街是个旅游景点,真正的“经济华尔街”已经搬到四十几条街以外的曼哈顿中央区去了。

“二战”以后美国成了世界霸主,美国工业占全世界一半以上。“二战”中欧洲人把黄金都搬到了美国,加上发战争财挣的,全世界90%的黄金都放在美国,属于美国自己名下的占了全世界黄金总量的3/4,这时候美国梦这个词还存在,不过实质已经接近了现在的状态,成了拜金梦。

“二战”之后就是我们熟悉的“美帝时代”。这时候美元有全世界的黄金和占全世界商品一半的美国货做支撑,当然是绝对的硬通货。于是在1944年,美国人把欧洲人拎到一个名为布雷顿森林的度假村签了个世界货币协定,宣布:既然除了美国全世界都没黄金了,那也就都不需要搞金本位制了,朕搞金本位,尔等都搞美元本位就行,于是美元直接和黄金挂钩,其他货币和美元挂钩。

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最根本的就是每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1盎司黄金就等于35美元,二者完全相同。谁要是不嫌沉,非得要黄金不要美元,直接拿美元到美国财政部去换就行。

这种把币值和黄金挂钩的体制叫做金本位制,隔着一个美元纸币挂钩的叫“金汇兑本位制”,理论上其他国家都可以用钱把黄金买回来,不过实际上没人那么干,因为金砖存在地窖里不会下崽,把美元存在美国银行里还能有利息赚。

当时欧洲、亚洲的主要工业城市都毁于战火,物资极为匮乏。苏军打进东欧的时候,打仗带着美元,一路之上老百姓但凡还能吃上饭的,就会把余粮卖给苏军换美元,连德国老百姓也一样。希特勒的“国民突击队”一看见苏军也散伙回家,拿出压箱底的传家宝来找苏联人换美元,在柏林战斗到最后的反倒是一些走投无路的挪威和法国纳粹分子。苏联人用借来的美元都能攻城拔寨,美国大兵更是个个成了皇帝,拿香烟、罐头、巧克力就可以买老古董,住大饭店,泡小姑娘。

既然美国香烟都能当金条使,谁还会不想要美元呢?战争结束之后欧洲日本开始恢复重建,对各种商品、机器设备的需求暴增,只恨自己能拿来换美元的东西少。

大家都想要美元,美国人立刻就发现自己定的金本位制碍手碍脚,因为美国人的黄金,或者说全世界的黄金一共只有2万来吨,按当时的价钱只值250亿美元。当时光一个马歇尔计划就得对外投资130亿,250亿当然不够花。所以美国人就开始超发货币,规定每发行1美元只要有25美分的黄金作为准备金就行了。不过这样也只不过能造出1000亿美元,还是不够用。

于是美国放开华尔街的缰绳。华尔街的金融业可以放贷,只要以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固定资产为抵押就可以借更多钱,这样一来,一份黄金可以为几份美元发行量担保,美元就多了。当然这时纸币多一些倒也无所谓,因为美国有世界第一的工业,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工业快速成长,这段时间美国普通老百姓家里迅速普及了小轿车、住房、电视机。